篆新农贸市场经营无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口、西昌路电动车市场、龟背立交桥周边占道经营问题突出,“脏乱差”问题屡治屡反弹……为彻底解决这些环境整治当中出现的难题,昆明市五华区大观街道办事处自去年以来建立巡查、劝导、联动“三制”,把辖区内的城管、公安、社区居委会等各部门“联”起来,通过精细化、标准化、日常化的“三化”工作机制,将涉及环境整治方面的各类问题,大到拆违治乱,小到占道经营等,一“网”打尽。
“农贸市场、医院、商业区的环境卫生状况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大观街道地处昆明市中心,医院、商圈云集,车辆乱停放、占道经营等问题突出。”大观街道办人大主任张保宏介绍,篆新农贸市场是昆明较大的农贸市场,周末人流量均达4.5万人次左右,春节期间可达10万人次,巨大的人流量给环境整治带来不小的难题。
位于昆明市西昌路的电动车商圈,同属于大观街道的管辖范围,该商圈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西昌路上,不到1公里的沿线有47家经营户27个品牌,每天在人行道上有近500余辆电动车经营、组装、维修,并停放着不少旧车。据介绍,自2008年以来,这一区域占道经营问题严重,为整治占道经营,执法人员与商户多次发生冲突,甚至造成该路段交通中断。
张保宏介绍,以前解决西昌路电动车市场这样的占道经营问题,涉及工商、城管、综治等部门,群众反映到社区,街道层面也只能以劝导为主。以前很多商户都与街道及相关部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由于联合执法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签约不履约”的问题普遍存在,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此外,很多社会治理问题责任在“块”上,也就是街道,而执法却在“条”上,也就是相关部门,由于“条块”协作缺乏明确、规范、有序的机制,造成很多问题屡治屡反弹,整治效果不佳。
为彻底解决“条块”分割的问题,提升人居环境,今年2月起,大观街道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以“标本兼治,推进长效”为目标,全面开展了多部门联动,精细化、规范化、日常化“疏堵结合”的综合整治。一方面“疏通内部,加强自律”,联动辖区内的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通过画线经营的方法,重点整治店外、线外经营、市场路面及猪肉大棚卫生保洁不及时等问题,打击各类违法经营,累计清理规范摊点284个,清理乱堆乱放,垃圾47处,市场秩序明显改善。针对占道经营的问题,执法中队通过联动机制,安排队员长期值守,对占道经营行为发现一起,取缔一起。目前,大观街道辖区内西昌路电动车市场、龟背立交桥附近、篆新农贸市场等地的乱停车、占道经营等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
为改善辖区市容环境,街道执法队员坚持360天巡查实现全天候、360度管理实现全覆盖,做到定区域、定路段、定标准、定人员、定网格,成立了三个班组,70余人次在街面上轮流值守、巡查长达19个小时,被百姓称为“不下班的巡查员”。截至目前,巡查员累计出动执法力量1000余人次,执法车辆60余辆次,清理占道经营摊点370起。
街道还动员机关、社区和公共户单位党员、青年、女性志愿者共计200余人次在辖区内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据统计,街道“红马褂”志愿者们文明劝导或整理停放“小黄车”约300余辆,清理小广告700余份,清理油污路面十余条。街道团工委还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利用共享单车在辖区开展“五分钟志愿保障服务”,同时协助片区民警进行治安巡查。
此外,街道通过采取“集中整治+分组守点”的方式,重点整治场外游摊游车、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卫生保洁等问题。为改善市场外部环境,联合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设立三班城管队,累计出动700余人次、40余次车辆,保障市场道路整洁通畅。同时明确了城管、环卫、管理公司、社区的职能任务,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制度,确保环境卫生长洁长新。
王怡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