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文山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全员动员,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找准着力点,创新育人举措,不断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推动学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上好一堂课,实施课堂教学育人工程。推动老山精神在思政教育中实现“广覆盖”,以老山精神为纽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等有机的衔接成“大思政”体系,通过团委的学生社团活动,思政部在各门理论课中渗透讲解老山精神理论知识,确实把老山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使老山精神在和平时期彰显革命精神的无限魅力,使老山精神教育成为文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特点。
看好两个馆,实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深入挖掘校史馆、三七科技馆里的蕴含的优秀文化精神,渗透的思想理念、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此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素材和重要内容,把看好“两个馆”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校史馆、三七科技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使思政工作变得接地气、具有亲和力,让思政工作“活”起来,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队伍”建设工程:在全校层面构建一支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组成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大队伍”,将教学与育人有机结合。建立思政教师选留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为思政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定期选派思政教师进修或交流,积极向地方政府推荐优秀思政教师挂职锻炼,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型、专家型和专门型的思政教师队伍,保障思政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
用好四个平台,实施“实践”育人工程:四个平台(即军史馆、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有德故居、楚图南故居),这四个平台凝聚着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体现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情怀,闪烁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等精神光芒,是学生了解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地。以这四个平台为中心,辐射文山州各类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内涵的深度,建立相对稳定全面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文山独特的地缘优势,构建特色教育资源,集聚特色育人平台。
创建五大育人模式,实施“全程”育人工程:五大育人模式即教育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服务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校园网络建设等为主要路径,在教育、科研、实践、创新、服务五个方面,构建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
武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