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官渡区委政法委拍摄了一部微电影《让爱延续》,其中有一个镜头片段,场面十分感人,令人过目难忘,该片获得了昆明市政法系统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2016年以来,官渡区国家司法救助领导小组就审核批准为36起国家司法救助案件,针对生活困难且加害人无力赔付的案件受害人发放救助金133万元,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体现了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独特作用。近年来,官渡区委政法委在推进法治官渡、和谐官渡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好的做法。
官渡区在全省率先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广泛开展了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医院、平安商会、无传销城市、无邪社区等20余项“平安细胞”创建工程,搭建起一张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平安网”。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小组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推广应用了“6995”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格员-中心户长-各家各户的互通互联;组建了4万人的“春城治安志愿者”队伍,构筑了人防网络;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网片楼户”管理模式被昆明市确定为试点;小板桥街道鸣泉社区“围院式”管理模式被省综治委确定为试点;打造了关上中心社区和官渡季官社区两个综治服务站试点,整合社区资源,加强部门联动,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格局;统筹推进村(社区)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视频监控平台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效能;认真组织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深入推进平安站区、平安铁道创建活动,融合空港经济区认真落实了大板桥辖区高铁线路的护路工作措施,实现了全年无铁路安全事故的目标;大力倡导见义勇为行为,为3起3人见义勇为人员进行了调查和申报审批,及时发放了奖金176万元,在教育局的支持下为4名见义勇为人员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
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编制完成《官渡区“十三五”依法治区规划》,对“十三五”期间依法治区工作进行了认真规划安排;制定了《官渡区党政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实施办法(试行)》,强化了全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用法、守法的工作机制;编发了《官渡区依法治区工作政策文件选编》,为全区各部门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供流程规范和技术指导;认真落实重大决策听证制度,2016年以来共发布重大决策听证事项21件;全面开展行政案件评查活动,对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和民生问题进行重点抽查,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两件案件在昆明市“双十佳”案件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市优秀典型案例。认真开展依法治区宣传,通过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法治书画展、法律进社区等活动,提高了依法治区的宣传面和群众的知晓率。
着力深化改革,优化社会环境。区委政法委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压实责任、统筹协调、稳步推进,牵头抓好社会体制改革专项组的各项工作。区法院、区检察院完善了“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落实、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和队伍思想稳定”4项工作机制,在繁简分流、量刑协商机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区公安分局在完善了居民身份证管理、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等管理措施;区司法局健全了区级法律顾问制度,拓展了法治宣传渠道和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区民政、人社、安监、市场监管、农林、卫计等部门扎实推进了“村改居”、大学生创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食药品监管、心理危机干预等改革事项,在区委政法委的主导下,社会体制改革专项组制定出台了一批改革性文件,为各项改革顺利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区法院的家事审判工作、执行工作、院庭长办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工作,区检察院的公诉案件“繁简分流”工作经验,季官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等改革成效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可。通过一些列改革措施的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全区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2017年初,官渡区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省排名大幅提升21位,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5月5日,以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李若昆为组长的省司法体制改革调研组对官渡区司改工作进行调研时,对官渡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表示官渡区司改试点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 钱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