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范云) 9月25日上午,“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专场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普洱市委副书记陆平作主题发布,陆平说:五年来,普洱以追赶跨越、绿色崛起为发展主题,大力弘扬"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不断推动普洱这个"小齿轮"紧紧咬住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的"大齿轮"高速旋转,开创了大投入、大建设、大联动、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局面。"十二五"圆满收官,全市GDP年均增长12.3%,GDP和人均GDP实现翻番,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GDP增长10.2%,居全省第5位。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1.3%,居全省第3位。


五年来普洱全力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建和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12公里,澜沧景迈机场建成通航,景谷、镇沅、江城、墨江4个通用机场已获准开展前期工作。在建设"物理高速路"的同时,大力推进"信息高速路"的建设,率先在全省搭建市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成运营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促进区域品牌产品金融化。


五年来,普洱全力耕好绿色经济"试验田",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全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十二五"末,全市绿色GDP占比达90%以上,农民绝大部分收入来自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成为富民强市的有力支撑,呈现出结构变"新"、模式变"绿"、质量变"优"的发展势头。


据了解,在过去的五年,普洱坚持以建设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打造特色庄园12个,有机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一半;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绿色工业,电力总装机918.5万千瓦,建成"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坚持推动"物质脱贫""精神脱贫"齐头并进,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2.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2.1%下降到16.8%。

普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鸿彬介绍,自2015年普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已成为普洱历史上社会参与面最广、动员最深、氛围最浓、影响最大、最受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民心工程。
“创文”带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环境卫生更整洁——综合治理期间清运垃圾4万余吨,清理小广告96万份。街道小巷更通畅——打通断头路3.5公里,铺设地砖6万多平方米,新划道路标线48万米。交通出行更安全——新增车位2.2万个,安装人行车行隔离栏46公里,中心城区交通事故发生同比下降40%。社会更和谐——全市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0%。社区更宜居——推进完成主城区414个小区的环境整治。市场管理更有序——整治清理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108.1万件。城市面貌更靓丽——主城区提升改造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栽种和摆放鲜花150余万盆(株),装灯率达100%。志愿服务更长效——注册登记志愿者超建成区总人口17%,1000余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受尊重——涌现出“八一勋章”获得者印春荣、“最美司机”李志逵等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等一系列成就。


普洱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主任胡良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通过建设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我们初步走出了一条“绿起来”和“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发展路子。首先建立了省、市两级绿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监督检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其次构建了绿色发展的支撑体系,强化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也强化平台和金融支持。其三,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特色生物产业、休闲度假养生等四大绿色产业基地成果显现。其四,全面推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等近273个试验示范项目,及绿色循环低碳示范城镇的创建工作。在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有力带动下,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6%和9.5%,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全市森林覆盖率68.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度价格达2850亿元,居全省第一。监测河流的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92.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中心城区负氧离子含量高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12倍多。建成自然保护区16个,野生亚洲象从2010年的34头增至104头。

普洱是一方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热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夺取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新胜利,谱写好中国梦的普洱新篇章。 中共普洱市委副书记陆平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