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筑牢法治防线 助推依法治县
——巧家县司法局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纪实
“100%纠纷调解率、两释人员零犯罪率、解答法律咨询16200余人次、全县200余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是巧家县司法局近年来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结出的硕果,骄人的数字背后是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和当担。自2013年以来巧家县司法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县委政法委及市司法局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司法行政职能,着力抓好法治宣传教育、特殊人群管控、法律援助服务和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发展,在全县司法行政改革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矛盾纠纷巧化解 做好“群众和事佬”
近年来,围绕“两站”建设移民安置、城镇建设征地拆迁、地震重灾区维稳、精准脱贫攻坚等工作开展涌现出来的矛盾纠纷问题不断,巧家县司法局审时度势,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贯彻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突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机制,按照不同矛盾纠纷的化解难易度和社会影响大小对调解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增加了调解组织和人员的调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筑牢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6823次、65304件,纠纷调解率100%,调解纠纷涉及当事人140031人,调解成功64224件,调处成功率达98.35%;调解协议涉及金额15988.11万元,调解协议履行率为98.86%;兑现人民调解“以奖代补”45122件、229.46万元。预防纠纷发生11116起,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27件36人,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81件499人,防止群体性上访118件3120人,防止群体性械斗39件687人。
安置帮教助回归 化身“浪子引路人”
社区矫正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化途径,安置帮教是帮助、教育刑释人员重新回归社会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巧家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执法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完善社区矫正机构,配强社区矫正执法监管人员,完善社区矫正衔接机制,规范社区矫正执法,切实加强了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一是通过完善矫正档案、规范工作流程、规范监督管理,落实重点刑释人员衔接管控措施,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困难救助,同时在心理上、政策上、行动上给予关爱照顾,避免重蹈覆辙,唤回刑释人员的理性回归。二是加强刑释人员安置帮教,通过落实重点刑释人员衔接管控措施,加强刑释人员核查,做到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准确,争取政府支持、社会支援,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据统计,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该局累计动态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047人,解除矫正729人、现在册监管318人,利用社区矫正动态管理系统进行GPS定位246人,开展调查评估325件次,提请收监执行建议12人次、法院采纳9人次,召开社区矫正联席会议8场次,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教育168场次,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的情况发生。自对接安置帮教工作以来,全县共接收“两释”人员2580人,处理各类函件1406件,辖区内“两释”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
法治引领惠民生 争当“贴心服务者”
为适应司法行政工作的形势,实现与民意诉求的精准对接,满足民众的法律服务诉求,巧家县司法局建立完善公益性法律服务体系,制定出台《巧家县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实施办法》,建立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大平台,在县法院、看守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联合相关单位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向老年人、未成年人、困难职工、农民工、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开放,扩大了法律服务事项和法律援助范围;增设公证律师工作管理股,切实履行司法行政机关对公证、律师行业的监督、指导职责,抓实律师队伍建设,整顿法律服务市场;培养法治思维,创新法治理念,由领导干部、国家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法和模范守法,注重法治引领;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村组、社区、企业、学校、监所等“法律八进”活动,推层出新宣传方式,用群众身边的事例教育群众,把普法教育贯穿于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增强全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全面总结“六五”普法教育工作成功经验,启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启动建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广场”和“法治一条街”,抓好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网络在线学法考试。
据统计,全县各法律服务机构开展法制宣传316场次,为当事人解答法律咨询6020人次;免费代写法律文书1892份;受理办结法律援助案件3410件;受理公证业务1481件,其中办理公益性公证业务77件,无一错证、假证。共举办法制讲座103场次,举办法制培训班123期6029人次,为在校学生上法制课336课时34985人次,创办法制宣传栏1326期;举行全县公职人员普法考试3次22760余人次;利用广播和出动宣传车宣传1856场次、集中设点宣传385场次,悬挂标语、展示挂图941幅,发放各类法制宣传资料37.51万份,解答法律咨询16260人次;法制宣传受教育人数累计达186.2万余人次。
重点工作抓落实 当好“班子带头人”
素有“堂琅之地”之称的巧家县下辖16个乡镇,183个村(居)委会,60余万人口,受历史、自然、社会因素影响,巧家县属全国重点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8.03地震”后,巧家县面临灾后重建与脱贫攻坚两个战场,脱贫攻坚路任重而道远。
“8.03地震”发生不久,巧家县司法局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主要领导及时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兵分两路前往重灾区包谷垴乡、新店镇一线开展抗震抢险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由局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深入挂钩包保村落实挂钩包保责任,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据统计,该局在8.03抗震救灾工作中累计投入司法行政干警135人次,搜救护送伤者5人次,转移安置群众166户、580人,排险除危62户,搭建帐篷152顶,查灾核灾121户,搬运发放救灾物资4300余件,走访疏导受灾群众86户、278人,司法行政干警向地震灾区捐款10500元。在震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该局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2件,解决社会热难点问题33个,投入资金1.6万元,协调争取修通通瓦厂、河沟、秧秧地、口子4个村民小组公路5.6公里,完成挂钩包保的5个组142户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全部入住新居。协调配合,认真履职,切实抓好局机关业务用房建设和8.03”地震涉及的包谷垴、老店、新店、小河、药山5个司法所项目建设,局机关业务用房建设被省发改委列入2017年开工建设计划,“8.03”地震涉及的包谷垴、新店、小河3个司法所恢复重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
自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巧家县司法局紧扣全县脱贫攻坚大局,响应“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号召,把“挂包帮”、“走转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政治任务,成立领导小组、下派“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人员,深入新店镇木叶村等14个村201户精准扶贫对象家中开展遍访调查摸底、回访建档立卡“回头看”,制定完善帮扶计划,实施精准扶贫,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
软硬件规范升级 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近年来,巧家县司法局紧紧围绕从严治党的主线,按照“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要求,加强机关党建工作,配强党支部班子,提升管党治党能力和水平。通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 忠诚干净担当”、“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开展“走基层”、“进灾区”,“挂包帮”、“转走访”等系列活动,增强干部职工自觉性、大局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争创“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司法行政队伍,全面压实了从严治党责任。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巧家县司法局始终把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狠抓司法行政软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强硬件,从司法所基础设施、办公配备等方面入手,完成了总投资294万元、3192平方米的16个基层司法所建设,投入资金97.6万元。狠抓组织、业务、队伍规范化建设,以党建带队伍,以队伍促业务,进一步提升组织工作水平。通过夯实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司法所、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步伐,为白鹤滩电站建设移民维稳及早谋划,奠定坚实工作基础。
自启动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全县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03个,人民调解员1115名,现已创建市级规范化司法所9个、规范化调委会15个。在过去的司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中,巧家县司法局曾荣获全市二等奖2年、荣获全市一等奖1年,2014全县综合考核为优秀。
刘玉贵 记者 宇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