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范云) 2017年9月27日,云南楚雄大姚在大姚县政府礼堂举办咪依噜杯第三届“十大绣女选拨大赛决赛,十大绣娘闪耀绚丽舞台.活动突出“锦绣彝裳·大美大姚”主题,紧紧围绕传承和发展彝族传统文化这一核心,以“大美大姚”图案为主要内容,绣出自己心中美丽的新大姚。进一步展示彝族刺绣艺术魅力,提升大姚彝族文化影响力,营造更加浓郁的传统手工刺绣,氛围和强化精品文化意识,不断培养和涌现一大批彝绣女能手,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彝族文化传承和彝族刺绣产业快速发展。

此次大赛,共收到12个乡镇90名绣女的162件作品。经过初选,15件作品进入决赛。15名绣女手持参赛作品逐一上台展示,经过激烈的角逐,李兰秀、黎翠芬、李素娟、王青红、李科会、张王兰等10位选手被评选为咪依噜杯第三届“十大绣女”。李兰秀当选“十大绣女”冠军。


彝绣是彝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因其瑰丽便诞生了与其直接相连的千年彝族服饰乡村展演T台秀——一年一度的彝族赛装节。这个神秘古老的节庆活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赛装之源”“世界最大的山野赛装T台”,是一张有代表性的彝族“名片”。千百年来,生活在大姚的彝族女人们在帽子、衣服、围腰、挎包、鞋子、鞋垫上绣上各种图案,搭配夸张鲜艳的颜色,穷极一切强烈饱和的色调,将花鸟鱼虫乃至整个山林,犹如万花筒般呈现在裙摆飘摇之间。


透过服饰,彝族独特的艺术审美观、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创作天才得以展现,记忆着彝族服饰的形成、发展、变迁,折射出彝族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一件件带着乡土气息的彝族作品,显示出彝人追求生活精致的努力。一方面,它体现彝人的心灵手巧、勤劳勇敢和乐观向上,一方面它又体现了彝人追求庄重、豪放、纯洁、豁达和自由的情怀。


彝绣用色大胆夸张、构图精美、针法灵活、针脚细密、工艺独特、风格迥异,一针一线都是艺术品,一花一朵都是民族符号。一双裤脚,就是一幅经过变形处理的踏歌图;一个一尺见方的挎包,就是由变形人兽组成的星象图或八卦图;马缨花、山茶花、喜鹊和山茶等是彝绣里常见图案 ,马樱似火、山茶争艳、喜鹊闹梅、蝴蝶采花等等民族图案都展示着彝族的风姿。


彝族是一个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展示着古老的民族文化,诉说着悠悠的历史岁月。
彝族服饰是一部形象的彝族史书,述说着彝族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刺绣文化和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中的奇葩,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服饰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设计、用料、刺绣等是主要载体。原始绘画、记事符号、图腾等入绣,使彝绣成了民粹。经过数千年的演绎,现在的彝族刺绣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异彩纷呈,集中体现了彝族的社会特点、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文化生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