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范云) 9月28日上午,适逢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68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大姚县各族群众学生、演员、媒体记者、1万多人欢聚蜻蛉湖广场,欢庆2017中国·大姚·孔子文化节·核桃文化节·彝绣文化节“三节”开幕式。


开幕式上,万人集体朗诵《论语》经典名句,欣赏歌舞表演。开幕式上,万人集体朗诵《论语》经典名句,欣赏歌舞表演,见证第三届“十大绣女”选拔大赛、核桃美食大赛等赛事的颁奖。
在石羊古镇举行了祭孔大典,在石羊盐文化博物馆举行取卣仪式。在大姚核桃产业囩举行投核桃、剥核桃、捏核桃、挑核桃等趣味比赛。在大姚民族会堂举行孔子文化高峰论坛.....



近年来,大姚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突破交通滞后和工程性缺水“两大瓶颈”,突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特色城镇“三个重点”,打响核桃之乡、滇中铜都、祭孔圣地、教育名县“四张名片”,实施绿色产业富民、新型工业强县、科教人才兴县、宜居县城活商、生态环保立县“五大战略”,培强绿色食品、清洁能源、冶金矿产、轻纺加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六大产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举行祭孔大典的石羊孔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历经600多年风雨,如今仍保留有大成殿、崇圣殿等古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成殿内的孔子铜像,高2.3米,重约3吨,为各地文庙所罕见,这是当今现存的最大的孔子铜像。石羊孔庙数百年来一直为当地及周边各省祭祀孔子之地。但多属于民间自行组织进行祭拜,自2007年开始,大姚县委、县政府对祭祀礼制等挖掘整理,并结合历史地域习俗,使这一盛典得以重现。


在2017大姚石羊孔子文化节、大姚核桃文化节和大姚彝绣文化节期间,大姚县石羊古镇还在盐文化博物馆和晒盐篷举行取卤仪式。 仪式重现了千年古盐井盐工取卤制盐的历史场景,游客在参观盐文化博物馆和晒盐篷的同时,可以亲历盐工在2000多年的古盐井中取卤、在古晒盐篷晒卤、在鸡窝灶煮卤制盐的全过程 盐乃百味之首,盐多出井,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盐泉之后,便给人们找到了生活所必需的调味品。

石羊盐井分布广泛,卤水丰富,盐井自西汉汲卤煎盐后,盐业便成为了石羊的经济命脉。2500多年前,悠远古老的石羊人民,一代代传承着龙女牧羊的故事,守望着56口盐井的沧桑巨变。雪白的白井盐,味美香醇、家喻户晓、远近闻名,自西汉以来,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至今,通过古丝绸之路运往云南各地,经保山、腾冲运往缅甸和印度。历史上的石羊因盐而兴,白井盐造就了石羊的繁荣和发展。今天,通过现场取卤、晒卤、熬制等环节向游客展示传统的制盐工艺,一起追寻历史的遗痕,追忆远古取卤的历史画卷。


据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记载,早在天地洪荒年代,在大姚这片土地上就已生长了核桃树,先民们把它奉为生命“神果”。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育,大姚核桃凭借壳厚薄适中、仁白、味香、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闻名全国的上品核桃。
现在,经过大姚的村村寨寨,随处都能看到摇曳的核桃树,闻到家家飘荡出的核桃香。走进大姚,似乎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核桃世界,来到这里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被这里浓郁的核桃味道所陶醉。大姚县内很多核桃加工企业都来参加此次核桃趣味赛,其中就有欣杰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员工柳昆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共组织了县内10家核桃加工企业的熟练工人参加,每个核桃加工企业各推荐5人参加活动。活动以集体赛形式组织,企业参赛人数不少于10个队50人,分1批次进行。因为自己是企业老工人了,剥核桃动作熟练,而且所在团队的队员个个都是剥核桃高手,对这次比赛得奖非常有信心。

大姚享有“金马碧鸡故里、彝族文化发祥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独特,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汇地。境内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做工最精湛的孔子铜像和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唐代白塔;有迄今为止2100多年的盐业发展史;有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和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姚人民打响了“核桃之乡、滇中铜都、祭孔圣地、教育名县”四张名片,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大姚的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大姚品牌正走出大山、迈向全国。


本次活动以“祭拜先圣孔子,品味核桃美食,感受彝绣风韵,相约大美大姚”为主题,旨在让游客在全方位体验大姚风光美景的同时,感受本地区人文精神和孔子文化、核桃文化、彝绣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大姚“核桃之乡、滇中铜都、祭孔圣地、教育名县”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