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伴随着祭莫伟神、拉木桥、箐火狂欢夜、火塘酒歌、叫谷魂、千人打歌、抢尝新谷米、舂新米粑粑、摸鱼等传统节庆活动的结束,沧源佤族自治县的2017'中国·沧源佤族新米节正式降下帷幕。
记者在“新米节”现场沧源佤族自治县葫芦小镇看到,做为新米节的重要仪式之一,“祭伟神”仪式充满了庄重和神秘感,据说现场内只能过男丁,女性只能在屋外。祭祀仪式结束后,现场数以千计的沧源县各乡、镇佤族群众在葫芦小镇跳起了欢快的节日舞蹈。
佤族是农耕民族,在其漫长放历史变迁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佤族人民把“叫谷魂”这条红线贯穿在新米节农耕祭祀和其它民俗活动中,记者感受到了木鼓舞、甩发舞所带来的那种足于震撼人们心灵的恢宏场景。看到了佤族“新米节”这种“云南独有、中国一流、世界独有”的美食旅游品牌所带来的魅力。
在“祭伟神”祭祀、场景中经常会看到9、18、36等数字,沧源县委宣传部陈部长谈到,其文化创意是9个老人、9个小孩,象征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后继有人。18则是代表佤山18部落的佤族妇女,也可喻指沧源县18万各族人民,加上9位老人、9个小孩加起来是是36,亦可解释成佤族有着3600多年的历史。
记者有幸在沧源县的葫芦小镇咐近观看了“拉木桥”、“叫谷魂”、“千人打歌”等佤族传统节目,其中的“拉木桥”是在司岗里河,仪式举行时只见2队身穿佤族服装的青壮年喊着“号子”将“木桥”逐渐拉到河边,木桥上端座着一位头插羽毛的佤族长老,司岗里河对岸則站着几排身着节日服装的佤族妇女,跳起佤族的舞蹈迎接新桥的到来,新桥架好后,有几位佤族女青年摘下头上的毛巾,接过男青年用竹筒从河中打起的水“洗桥”,沧源县委宣传部长陈凤仙对此谈到,“拉木桥”活动已持续了几百年。
即然是“新米节”,总要有些跟米有关联的活动吧?在南滚河保护区的一片稻田内,“请谷魂”正在有序展开,只见一位佤族长老带着18位佤族妇女正开镰割稻取新谷、沿途还有辆写有“谷魂归来”的车辆和佤族、傣族、拉祜族群在接新谷。陈凤仙部长对此谈到,牛铃声声收获归来,大家齐叫谷魂,抢尝新谷米,然后到葫芦广场千人齐打歌,内容丰富的很哟。
总之,沧源的新米节活动不但很有特色,而且很多传统活动都是旅游者们莫说见过,恐怕听都没有听说过。如“火塘酒歌”、“舂糥米粑粑”、“织布表演”、“喝水酒比赛”、“佤王宴”等深深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其中几位远道从北京过来的游客情不自禁地参与进了“打歌”行列中,回宾馆途中还在相互指导对方。
虽说沧源的“新米节”仅3天就落下了帷幕,但正是通过这3天的参与,而让数以万计的嘉宾品尝到了沧佤的新米和茶叶,看到了佤族3600年农耕文化蕴含的传统艺术精髓。
李红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