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韵如此多娇
——滇韵文化艺术活动践行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2017年9月26日乘着喜迎十九大的东风,昆明滇韵文体艺术研究会(以下简称滇韵)第56次活动在滇韵主要领导人田素昆(昆明骄傲隆重推出昆明最美的人)等人的组织和策划下,隆重而热烈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山水谷知青家园老总、滇韵研究会骨干领导刘存在百忙中盛情邀请滇韵的家人到山水谷知青家园举办金秋喜迎国庆的书画专题暨旗袍展演首秀活动。淳朴善良、乐于奉献的刘总在如歌的人生中从不言弃,著名书法家田申赠他四字墨宝“青春如歌”。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世界华人文学研究会会长、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原会长、著名作家杨振昆教授;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古巴侨眷李松波先生;云南省教育导刊主编、资深媒体专家潘子信先生等嘉宾。滇韵研究会专家组组长、云南省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著名评论家、张运贵教授;作家班创始人、著名教授吴德铭;以及黑马作家、著名诗人项兆斌等滇韵专家组成员参加了这次活动。“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以张运贵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在滇韵研究会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不为名不为利的辛勤奉献,每位家人都有目共睹,铭记在心。正如副会长田申所言:“专家组的老师们是滇韵的金牌!大家学习的榜样”。
活动中李松波副主席即兴作诗献给现场的嘉宾,获得了满堂喝彩,并带来了他的作品赠送给滇韵的家人。知名作家、记者、滇韵研究会理事李国庆朗诵了一首原创诗歌《致张运贵教授》,正气凛然,情真意切。张翼明是滇韵书画、摄影团队的具体负责人,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研究会的家人们谈书法的创作与欣赏。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是中国之国粹。滇韵书画、摄影团队自成立以来,在田申副会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多次有质量的大活动,即是高雅艺术的交流和陶冶,又是传承和发展。滇韵旗袍舞蹈艺术团在主要领导、团长田素昆的大力支持下,在昆明电视台记录片原编导、副团长龙平的倾力付出下发展很快,展演首秀喜获成功。旗袍以最细腻的手法修饰了东方女性的典雅风韵,淋漓尽致地诠释东方女子无与伦比的美。一领一叉一盘扣,一颦一笑一妖娆,大美在山水,秀美在旗袍。
滇韵研究会从去年4月份成立到现在为止一年多的时间,在没有专项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在新时代用新的创新理念,已经开展了大小57次高质量、高品味、正能量的文化艺术活动,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和欢迎。影响越来越大,吸引了社会各行各业精英的参与,备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回顾过去如一颗颗珍珠熠熠生辉。
一望 《晓雪诗书画》 美轮美奂
元宵节举国上下张灯结彩、祈福求祥、欢度佳节。滇韵研究会的活动室却别有洞天,全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晓雪先生美轮美奂的《晓雪诗书画》研讨会在此隆重召开。诗人的追求永远没有终点,年过八十高龄的晓雪老师出版了《晓雪诗书画》。行书用笔飘逸,挥写自如;楷书俊俏挺拔,沉稳厚朴;隶书古雅庄重,中规中矩;小品画作泼墨简笔,意境高古。
师大原副校长张运贵教授评晓雪先生的“诗书画”,是诗词的“意”、书法的“魂”、国画的“形”的高度融合、有机统一,是中国文人书画的一个创新,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诗书画”。黑马作家项兆斌老师眼里的《晓雪诗书画》:劲朗而不失飘逸,飘逸而不失端庄,端庄而不失空灵。诗虽短但含意深刻,美如串珠落花间。云南艺术学院吴德铭教授评晓雪先生的书法从表面看来平和温雅,实际上像他本人一样外柔内刚,心中有一股浩然正气。吴教授在《云南文史》上发表了一篇《晓雪诗书画》的赏阅感言。
晓雪老师感慨万千地说:“参加滇韵的研讨活动非常有意义”,并送给大家他最喜欢的四句话:以人为善、助人为乐、成人之美、扬人之长。
二望 大家之作 受益匪浅
初春的三月滇韵研究会举办了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兼文联主席郑明及艺术学院知名教授、西南第一个作家班创办人吴德铭教授的作品研讨会。郑明主席一位从知青到军旅生涯中成长起来的知名作家,扎根于如诗似画的云南红土高原,创作了无数多姿多彩的文艺作品。吴德铭教授评郑明主席的作品有生活气息,贴近生活,同时作品中透出他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品格,称赞其作品是诗歌、绘画、音乐、摄影四美合一的艺术佳作。
吴德铭教授的作品《省部级领导的楷模一一刘树生》,素材来源基层,结构严谨,写得有胆有识、真实生动,塑造了一位风清气正、廉洁奉公的共产党领导干部形象,是当之无愧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视察时,亲自登门看望刘树生同志。“一生交给党安排,永远革命无怨言。”杨振昆教授高度评价了作者吴德铭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以平实朴素的文风真实地记录了刘树生主席可歌可泣的生平事迹。刘树生主席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用自己的生命描绘出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有的境界。
三望 多姿多彩 乐中学习
滇韵研究会多次举办滇韵文化大讲坛,请来专家学者授课,提升家人们的文化修养,让每个人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五月的骄阳照暖了滇韵研究会的活动室,省文联原副主席、著名美食文化专家、滇韵研究会专家组成员段斌,用最新观点诠释美食文化,《漫谈滇菜》的讲座正在进行。段主席从滇莱的起源、特点、分类、振兴等四个方面对滇菜作了全面的讲述。独特、神秘、多元的民族文化,不断的融汇改造,形成了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滇菜系。“滇菜身份尊贵,有考古为证。滇菜质压群芳,技压群芳,26个民族26类菜肴,外省同行红眼睛。” 滇韵研究会理事兼新闻发言人桑桑,朗诵了黑马作家项兆斌为段斌主席即将出版的《土师款滇菜》一书而作的序,让大家更加深了对滇菜的印象。
滇韵研究会监事长顾群现场赋词一首。
贺新郎
一一听段斌先生讲“滇菜”抒感
民以食为天。
数千载,滇菜传承,美味舌尖。
集厨秘刀功火候,烹饪肴馔香鲜。
煮蒸炒,炸烤糟腌。
更山珍海味特产,调五味酸甜苦辣咸。
寓深意,简胜繁。
中华料理滇菜含。
随丰俭,大餐小吃,村酌国宴。
凭智慧才情技艺,和谐天地人缘。
竟升华,怡悦赏鉴。
品滑嫩爽脆绵糯,多奥妙舌游逍遥间。
美食聚,天下欢。
金秋的风吹红了枫叶,也吹来了注定是个难忘的“教师节”。这天在数码人经贸公司雷总的大力支持下,“歌颂真善美,心系滇韵情"原创诗文朗诵暨谈斌新书首发式在此举行。特邀嘉宾云南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张承源,他带来了他的新书《毛泽东诗词探美》并赠送给研究会的家人。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诗歌评论集,有理有据,恰到好处,是对毛泽东诗词研究作出的新贡献。滇韵研究会理事谈斌,为人耿直,做事认真,有高度。他的新作《豁然开朗》从六个方面谈及了他的人生感悟,给人以启迪。滇韵写诗快手白马罗汛又有即兴诗作朗诵了。王孜和先生陆家华共同朗诵了一首情诗,表达了伉俪情深,获得了深深祝福的掌声。
滇韵研究会人才济济,许多作家和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阅历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滇韵朗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让这些优秀作品再度创作,以声音优美的形式呈现。“盘龙江啊,你可记得,整日疯跑在你堤岸,那个野性的女孩,黑发在风中凌乱。……纵使相逢已不相识,在灵魂深处荡漾的,仍是你的清波碧浪,盘龙江,心中的摇篮。”随着云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原会长、滇韵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徐明娥教授欢快的朗诵,我们仿佛看到波光在闪动,盘龙江,那也是我们心中的摇篮。哲学所原所长、滇韵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向翔教授激情澎湃地用双语(中、俄)朗诵了他自己的作品。女作家、滇韵研究会理事张皖珍朗诵了她创作的诗歌《我为滇韵点个赞》,从内而外的透着对滇韵的热爱之情。饱含深情的朗诵,略带家乡的口音,在体会声音碰撞心灵的时刻,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暖阳。植根于“滇韵”土地上的朗读不会结束,在温馨的环境里,享受朗读的快乐,用朗读去打破孤独的高墙,寻找与你同频道共振的心灵,在声音的国度里体会心与心的交融。
由一贯认真负责、刚直不阿的企业家、滇韵研究会理事张磊负责的滇韵歌友会成立于2016年夏,K歌、独唱、对唱、歌咏比赛……滇韵歌友会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爱心人士郑天富副会长热爱研究会,爱滇韵如家。
在许多家人的默默付出下滇韵的活动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今后仍立足于本省市,引才用智,走滇韵创新之路。《明天》杂志主编冯大琼女士长期给予世界华人文学研究中心无私支持,同时也给滇韵研究会极大的关注。
四望 釆风交流 合作同行
迎进来,走出去。山花浪漫的仲夏,滇韵研究会主要领导和滇韵研究会专家组看望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称号获得者代琼兰大姐及她自建的“喜福乐”老年公寓的孤残老人,倍感亲切温暖,一群好人相聚。由省文明办推送的代琼兰大姐是云南人的骄傲,我们学习的榜样。省文明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可小视的精神动力、道德滋养、文化土壤。八月丹桂飘香的日子,应云南珍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谭宏超教授盛情邀请到云南珍竹种苗基地参观学习,联谊座谈。谭总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竹类学科带头人,教书育苗,硕果累累。为人清风瘦骨,虚心而有节,爱竹、种竹、更如竹!
国庆、中秋双节应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山分会负责人、当地文化名人龙符、田春生律师;文山市文联主席何源梅女士;玫瑰庄园胡琦晖董事长及文山各界艺术家盛情邀请,滇韵研究会部份骨干、诗人、作家、书画家走进文山采风、互动交流,受到了热烈欢迎和接待,席间欢声笑语,载歌载舞,书法同行。欣赏了难得一见的禅舞,在古琴伴奏声中分亨了禅的意境,又是一场视觉盛宴,大家意犹未尽,直至深夜……难忘的文山魅力!
相逢是缘份
同行有你我
真诚是心中永远的歌
畅想是蓝天碧海的梦
不忘初心,踏出新时代的强音
心,在路上……
田野 桑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