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时事 >> 正文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楚雄“紫溪彝村”
作者:记者:范…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8/8/6 19:17:56  点击次数:5409

 

(记者:范云 通讯员:陶燕 胡春会)绿意浓浓的8月,沿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记者来到紫溪彝村,村口矗立着一个红黑黄三色绘成的大牌坊,古香古色的“紫溪彝村”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来到村里,成片的果树挂满丰硕的果实,一幢幢二层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整洁漂亮的房屋,平整宽阔的村间道路,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村标广场、火把广场……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当地人介绍说,如果是节假日,村里游人如织,活动丰富,客栈、农家乐都需要提前预定。尤其是火把节期间,村里的两个停车场全部停满,客人络绎不绝。

 

据介绍,紫溪彝村是云南59个革命老区县市之一楚雄市西部郊区12公里紫溪镇的一个彝族村寨,坐落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溪山的入口处,全村84户365人,其中:彝族有340人,彝族比例达93%,是一个集移民、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特色民族村寨。

 

紫溪彝村因支持楚雄市西静河水库建设和广大铁路复线及楚南一级公路建设,20年间二次搬迁重建。2013年3月,在“四群教育”挂联单位云南省纪委监察局的指导和省、州、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紫溪彝村围绕打造“云南美丽乡村·中国第一彝村”目标,全面启动了以特色村庄、致富产业、彝族文化和乡村旅游为主的“紫溪彝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通过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两年多的努力,协调整合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美丽乡村、移民新村、特色旅游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利整村推进、生态园林绿化、配电网提升改造、特色产业、特色村庄等25个项目,共投入各级各类资金10900万元,完成了紫溪彝村特色村庄和民族文化产业等工程建设。

 

据了解,近年,楚雄市充分挖掘紫溪彝村优美的人居环境、浓郁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彝家菜等资源,借助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节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美、环境设施一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彝族文化荟萃、特色产业强健的“云南美丽乡村·中国第一彝村”已完美呈现!

 

在彝村,你可以全方位感受到群众“说彝话、穿彝衣、唱彝歌、跳彝舞、吃彝菜”的彝族风俗氛围。彝村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知恩、报恩的“感恩、公德、小康”三项教育深入到彝族同胞心里,群众感觉到了党的温暖,自发编唱感恩主题的彝族敬酒歌、山歌、小品,在全村营造了“人人心存感恩、家家和睦相处、户户倡导文明,事事维护团结、处处体现和谐”的良好氛围。紫溪彝村已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紫溪彝村通过高起点、高规格建设,昔日落后的彝山小寨,今日已成为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发展最快、农民富裕的“云南美丽乡村·中国第一彝村”,当地彝村群众拥有了好环境、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紫溪彝村在当地已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领头村、民生改善标杆村、文化传承样板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和基层党建先进村,曾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巾帼示范村”,州级“文明村”、“卫生村”,市级“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据悉,紫溪彝村在建设发展中,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不忘突出彝族特色,打好“彝族”品牌。景观景点建设、房屋建筑也是充分挖掘展示彝族古老传说、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设计而成。整个紫溪彝村特色村寨的建设处处体现彝族特色,弘扬彝族文化,尽现彝族风情、彰显彝族魅力。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数字经济·物联网财富盛典暨佳联大数据千人
· 云南晋宁独特的传统风味石将军卤腐深受人们
· 走进云滇观古堂_讲述罕见瓷烟筒背后的故事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
· 2024数字经济一物联网-A1财富盛典暨佳联易生
· 贵州习酒·云南醉临风酒业有限公司 2024 中
·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到会泽县危险化学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