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丙申 通讯员 谭艳清)“夕阳香糯米”是晋宁区夕阳彝族乡特产,曾是贡米,在夕阳乡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由于该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该品种米质优、香味浓、粘性强、口感好的特有品质,省农科院曾多次引种到其它地方进行试种,乡农科部门也曾多次引种其它高产优质型糯米品种进行试种,虽然产量较高,但都不具有“夕阳香糯”米原有的独特品质。
2005年晋宁夕阳秀祥农业特产经营有限公司开始在我乡收购包装经营“夕阳香糯米”。晋宁夕阳秀祥农业特产经营有限公司于2006年注册商标为“贰聪”牌的夕阳香糯米,凭着精米外观晶莹剔透、食之香甜的独特口味,曾在昆明市举办的农业博览会上供不应求。2015年“夕阳香糯米”获准注册为晋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给边远山区特色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对提高该产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夕阳香糯米的生产地域涉及夕阳乡八个村民委员会,其核心种植区域为夕阳、保安、田房、新山、木杵榔五个村民委员会。2016年,“夕阳香糯”米种植面积800亩,亩产量350公斤,年产量可达280吨,11元/公斤,产值308万元;2017年,“夕阳香糯”米种植面积700亩,亩产量350公斤,年产量可达245吨,12元/公斤,产值294万元。
存在问题: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培育难度大,土地流转不顺,难以引进企业进行深加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针对这些问题夕阳乡党委、政府提出要大力建设特色农业,促使产业集群发展,具体做法是:围绕提升特色农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规模化种植,年内在新山、田房、夕阳、保安等村委会启动635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发展以香糯米、核桃、黑皮花生、七彩花生等特色产品为主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合作社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完成土地确权工作,理顺土地流转方式。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改善耕地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筑牢发展之基。要引积极进“农”字号龙头企业,建成“夕阳香糯米”等农产品生产深加工基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农特产品产业化企业,并注册商标,申请无公害优质产品认证,在市场营销品牌效应上下功夫,在农特产品包装上多做文章,在宣传上多动脑筋。对现有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设立夕阳特色农产品形象店,打造本地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以做精做细求质量来弥补产量不足导致的闯市场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