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使命的青春之歌,因融入时代交响而动人。她,像一粒种子,似一棵苗儿,深深扎根于偏远的扶贫一线,以其“有韧性”“能担当”“有爱心”的精神特质,为偏远乡村注入了和谐、生机活力,弘扬了时代新风,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成为村民眼中的“女汉子”。她,就是文山市搬迁安置办公室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铁娘子”——邵奕昌。

担当 因为大爱情怀
2016年9月,因工作变动,邵奕昌从文山市档案局调到市移民开发局(现为市搬迁安置办)工作。这一年,恰逢全国脱贫攻坚首战之年。为加大脱贫攻坚在深度、广度及精度上有新拓展、新突破,组织上决定选派得力干将去深入推进此项工作。而邵奕昌进入组织视线,作为一名心思细腻的女同志,又是一名共产党员,而且有一种永不服输、善作善成的锐气,组织把目光投向她,决定让她分管办公室和扶贫工作。在征询本人意见时,邵奕昌没有推脱,当即接受组织安排,决心不负韶华,在艰苦的攻坚一线锻炼和考验自己。并向党组织承诺一定交上一份合格的政治答卷。这一干,就是5个多年头、1000多个日日夜夜。
作为一名分管扶贫的领导干部,邵奕昌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消除贫困、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任重道远,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字,为做到信息数据“精准”,自从分管扶贫工作,邵奕昌就奔走在了挂钩扶贫点一线——小街镇老君山村委会二河沟、银厂街、新田3个自然村。她把这几个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尽快熟悉工作,曾经弱不禁风的她,开始和单位的其他男同志一起走村串户,经过半年多时间,她把3个自然村150户628人走访了个遍。脚板硬了、脸晒黑了,“女汉子”成形了,扶贫工作心里也有底了。尤其是在2018年她怀有身孕时,她没有搞特殊、没讲条件,始终如一地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经常深入群众家走访,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宣传帮扶政策,成了村民的老常客。为了准确把握挂钩扶贫点的现实状况,找准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她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查看贫困户家庭住房情况、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家禽家畜养殖等情况。在驻村期间,她还经常与村民一起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和家庭困难,询问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呼声,并适时宣传讲解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贫困户共同商定切合实际的脱贫措施。
如何精准扶贫?精准“靶向定位”、制订帮扶规划、抓好主导产业,这就是邵奕昌的工作方法论。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邵奕昌扑下身子,从拉家常起步、从抓基础入手,在村容村貌改变和村民思想观念转变上做文章,找准问题症结,扶贫先扶志,用真心服务群众的情怀及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取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同。
“这3个村,我没有一家不熟悉的,谁家日子过的好坏我一清二楚。”邵奕昌说这句话时一脸自信。

实干 因为责任在肩
一年复一年,风里来,雨里去,田间地头,大棚圈舍……风土人情、百姓需求了解于心。脱贫先立志,邵奕昌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立志脱贫上谆谆善诱,勤开导,给鼓励,送信息,帮跑腿,出主意,群众对她是越来越信任。
2020年初,邵奕昌在和队员走访银厂街村民过程中得知,该村的非卡户杨玉春家由于生活所迫,儿子杨朝东夫妻俩不得不放下4个月大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外出深圳打工谋生,作为人母的邵奕昌深知哪有父母不想念自己的孩子尼。由于老人没有智能电话,孩子很难看到父母,邵奕昌就主动添加杨朝东的微信,每次下乡,她都会绕道到杨玉春家中,看望一下老人和孩子,帮助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提前与杨朝东夫妇约定在中午1点他们休息的这个时间,利用微信视频让他们夫妇看看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和父母,这让杨玉春一家人感动不已。
撒向人间都是爱,接触久了就有浓浓的乡情。在开展工作中,邵奕昌和工作队员除了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及人居环境全面达标再提升外,还把关爱老、弱、残、困等特殊群体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他们在遍查遍访中发现,很多老、弱、残、困的特殊群体还存在着“视觉贫困”。已有80多岁高龄的周朝元老人是二河沟村的村民,家中仅有他和80多岁的老伴相依为命,生活较为困难,这么多年来没有人注意过他家只有唯一一盏电灯,而且电线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家里没有厕所,整间屋子黑呼呼的.....,细心的邵奕昌发现这些问题后及时安排工作队员为周朝元老人家整理了线路,安装了电灯,筹集资金帮助他家建盖了厕所、配齐了“六有”、装表了堂屋等。看着扶贫干部为自己家三天两头跑忙、忙里又忙外,周朝元老人眼中泛起了泪花。他拉着队员的手说“我自己膝下无儿女,你们不是儿女胜似儿女了。”
其实,邵奕昌也有无奈的时候。今年51岁的伍华兵是二河沟村的村民,也是一个人居住在一间独立的土基房里,家里空空荡荡,只有门没有窗,就像一个“碉堡”,这是伍华兵家给工作队的第一印象。为了帮助伍华兵家改善居住环境,邵奕昌多次带队上门了解他家的实际困难,但因他好酒不思上进,对扶贫工作相当抵触,总把工作人员拒之门外,2018年春节前还对扶贫工作队员进行攻击被治安拘留5天,无奈邵奕昌只有带领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登门帮助他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以此来感动伍华兵,功夫不负有心上,经过多次沟通后,终于征得伍华兵同意后帮他家如期完成了房屋改造工作。
当看到改造后的房子比之前的房子又漂亮又结实后,原本不愿与工作队员沟通交流的他会主动来和工作人员聊家常说打算了,真正把工作队员当成了朋友、当成了兄弟姊妹,村里每次公益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时卫生死角他都会主动来承担。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怕!”这是邵奕昌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忠诚 因为家国情怀
市搬迁安置办公室挂钩的银厂街、二河沟、新田三个自然村,设党支部2个,党员21名,其中年龄最大的周廷刚老人已有80多岁,光党龄就有60余年,最小的党员20余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为了弘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村民的爱国热情。同时,也针对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对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不感恩、不理解,甚至有理所当然的想法。邵奕昌和村干部商量,准备在国庆当天举行村史上第一次升国旗仪式和唱红歌系列活动,这个消息一传出,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为了把此次活动搞好,在2019年9月中旬,邵奕昌就每天坚持到挂钩点教群众唱红歌,因为群众白天要外出干活计,正处于哺乳期的她就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去教他们,每天下午5点从文山出发前往扶贫点,一个单边就需要1个半小时,来回在路上就需要3个小时的颠簸,每天回到家时都是凌晨时分,当乳汁一次次溢出,将她的衣服印湿又干、干了又湿,她没有叫苦叫累,而是争分夺秒、披星戴月,疲惫、辛苦常常让她忘了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和生病的父亲需要她的照顾和关爱,忘了还有深爱她的丈夫盼她平安归家……她忘了自己只是一个柔弱的小女人。
2019年9月30日,邵奕昌如期组织开展了“迎国庆、贺重阳爱心企业携手脱贫攻坚主题活动”,特意邀请到文山市东骏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思拜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以及热心人士为二河沟村民现场捐款捐物共计23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补助所有农户每户500元解决“三黑一空”问题、加宽进村道路、修缮饮水管网等。
“我们开展迎国庆系列活动,目的就是想唤醒村民的爱国情怀、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大家心相连、情相通,携手脱贫攻坚奔小康”。邵奕昌介绍说。
巾帼不让须眉,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邵奕昌显露出让男儿折服的巾帼“奋斗志”,带领村民以昂扬的奋斗姿态诠释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和担当,以铿锵有力的追梦脚步在大地上踏出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为村容村貌整洁躬身实干,为扶贫先扶志苦口婆心,为教群众唱红歌喊哑嗓子,为贫困户筹集爱心捐款尽心竭力,为解决危房改造煞费苦心……这些都是她心系扶贫事业上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奉献 因为舍小顾大
2018年8月15日,这一天对邵奕昌来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日子,悲的是身患肺癌中晚期的父亲正躺在省肿瘤医院的手术台上。9个多小时的手术,对于邵奕昌来说特别慢长,父亲在与死神抗争,吉凶难料,作为女儿的她因预产期临近,加之正值全市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的关键时期,他没能陪伴在身边,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父亲从手术台下来后,极度担心疲惫的她,因羊水破裂二胎宝宝不得不提前剖腹产。 “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在谈到对父亲的愧疚之情时,邵奕昌眼眶红了。
2019年是决战脱贫的关键之年,邵奕昌深知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产假未满她就提前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作为突击队长、总攻队长、肉搏队长的她早已忘记性别,带领队员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气在扶贫一线尽锐出战。刚开始她也着实有一些不适,这种不适倒不是因为扶贫工作的艰苦,而是丢下还在哺乳期的孩子真是于心不忍!然而,毕竟扶贫工作已经吹响了冲锋号,只能打胜,冲刺刻不容缓,必须心无旁顾。就这样,她铁下心,扔下小家和挚爱,全然不顾嗷嗷待哺的孩子,将孩子交给年迈的公婆看管,毅然决然地又投身到扶贫第一线。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粒沙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是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信念坚定,甘于奉献、精城团结的脱贫攻坚“排头兵”,在今年的初夏时节,文山市被列入云南省31个贫困(市、区)拟退出贫困县序列名单。获知此讯,邵奕昌喜极而泣,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邵奕昌正和她的队员们砥砺奋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她将继续怀揣初心上路,扛起责任前行,协力奋斗、奋勇攻坚,为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李胜娇 编辑吴鲜教审杨文翠主编钱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