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感受布依民族传统文化气息,今年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曲靖麒麟区惊现布依族包粽子编蛋袋“迎中秋 庆国庆”。 为建国71华诞献礼。

今年年近80高龄的老妈味道、老妈花米饭创始人李兴美,带着罗平县鲁布革中寨的20余名布依妇女身着布依服饰齐聚曲靖市麒麟区樵楼夜市街区包粽子、煮鸡蛋、编蛋袋,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端午节编蛋袋、煮鸡蛋、包粽子是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布依妇女动作麻利,有的准备材料、有的包粽、有的整形,卷叶、装米、压馅、捆绳……熟练的手法让人赞叹不已。一片片清香的粽叶、一粒粒晶莹的糯米,在一双双巧手下转眼就变成了一个个诱人的粽子,场面和谐温馨。

“编蛋袋”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按照民间习俗,把煮熟的蛋放进编制的蛋袋里挂在胸前还有“逢凶化吉,平安无事”的寓意。布依妇女们一边灵活地穿梭于五彩的细绳之间,编织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蛋袋,孩子们将鸡蛋装进蛋袋中,把蛋袋挂在胸前,脸上绽放出快乐笑容。

“马脚杆”粑的制作工艺很有民族特点,每个用两张粽粑叶包成条形后需捆四至五道绳,原料有香糯米、糯稻草灰、芝麻秆灰,配上草果、八角、花椒、盐巴等香料,里面包板栗、绿豆、五花肉等,放锅里用柴火煮四到五个小时,常温下可保鲜半个月。打开粽叶,柔软光亮,油而不腻,糯而不粘。

关于布依“马脚杆”粑有一个传说。有一年,由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寨主认为是神灵的赐赏,要大家杀马祭祀神灵。杀马大家不忍心,于是召开族人骨干会议商量。最后有人提出一个方法,既不杀马又能表达族人祭神的心愿。那就是用大米来包成马的形状,人们既能吃、又可祭。马是吃草吃糠的,人吃不下草和糠,就用草糠烧成灰,拌在米里一道包便可代替。包多大合适?用什么包?人们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决定用山上一种植物叶(现叫粽粑叶)。两叶对合而包,长约五寸,形如马脚(一把大),每个用稻草捆四至五道绳,形似马的脚杆,还把叶柄留下比喻马尾。这样就能代表杀马祭神祭祖。为了使粑粑像肉一样味美可口,选米时,用糯米,用糯谷草、苏麻秆壳烧成灰,再配一些五香,有的放一点猪肉,混合炒拌后,再包成马脚杆形状的粑粑来祭神祭祖,这就是“马脚杆”粑。布依人家每家每年都要包一斗米以上的马脚杆粑,包得多证明丰收。

据悉,该活动由云南睿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云南巨力电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曲靖公司、樵楼夜市、布依风情、老妈味道联合举办,由云南百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省民族学会布依学研究委员会文化艺术研发中心、曲靖市音乐家协会艺术创作中心提供民族学术指导。
通联 刘崇刚 李怀苍
编辑 吴敏昆 审核 邵艳彬
主编 钱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