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关注民生 >> 正文
云南也发生过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省疾控提醒:谨慎食用发酵米面制品
作者:彭锡  来源:云南网  更新时间:2020/10/21 21:05:49  点击次数:2111

10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李女士不幸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诱发这场悲剧的,不是之前所报道的黄曲霉素,而是米酵菌酸。1021日,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出预警,酵米面中毒救治没有特效药物,救治难、死亡率高,家庭不要轻易制作酵米面食品,同时,谨慎食用发酵米面制品。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黑龙江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云南也发生过米酵菌酸中毒事件。20147月,云南省文山州也曾发生一起20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事件,中毒食物为汤圆(吊浆粑),对剩余吊浆粑(干粉)、生汤圆和熟汤圆以及制作剩余的吊浆粑等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份样品均检出米酵菌酸。

 

对此,云南省疾控中心重要提醒:近期黑龙江鸡东县9人食物中毒9人死亡事件,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特别提示,酵米面中毒救治没有特效药物,救治难、死亡率高,家庭不要轻易制作酵米面食品。同时,应谨慎食用发酵米面制品。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什么?为什么会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外界环境分布广泛,食品在粉碎、浸泡、加工、贮存等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该细菌的污染,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加之储存条件不佳,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极易发生中毒。米酵菌酸耐热,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病死率高达40%—100%。

 

米酵菌酸可能出现在哪些食品中?

 

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吊浆粑、河粉、变质鲜银耳、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等食品为主。我省主要是以糯米、糯玉米自制的吊浆粑类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怎样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吊浆粑等发酵米面食品,发霉食品及时处理掉,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使用;

 

选购正规产品,购买新鲜的、生产日期近的食材;选购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时要选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食品贮藏时,选择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和发霉,一旦发现食物变质,万不可为了节约而强行食用,因小失大!

 

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小包装,不囤积食物;

 

泡发木耳、银耳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夜,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如果出现了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况,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医院救治。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彭锡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昆明市晋宁区摩托飞车深入山林战火魔
· 文山市:追栗街镇应急提水泵站补水工程正式
· 第三届新商业时代企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大会
· 甜棕树种植的价值及发展历程
· 继往开来共创新辉煌大同世界新公益.2024年联
· 文山市搬迁安置办公室及市水务局联合打好“
· 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推行网格化管理是破解企
· 会泽县应急管理局: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