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涧县着眼风险防控,夯实两项基础、突出六个重点,实现四个结合,强化“三古一传”消防安全精准化管理。
夯实风险识别和分类管控两项基础。该县以风险管控为重点,筑牢风险识别和分类管控两项工作基础,将35家文化古建筑和5个传统村落的地理方位、历史渊源进行造册登记,澄清了遗产底数,对40个“三古一传”历史遗产潜在的火灾人为风险、环境风险、构造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实现风险早期识别;对“三古一传”历史遗产潜在风险进行安全评估,根据风险大小,制定《南涧县传统村落和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对17个历史遗产实施“一遗产一方案”风险防控管理,分级、分类管控安全风险,防范火灾发生。

突出抓好责任、管理、物防、技防、应急和素养建设等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以健全责任制为前提,建立文化旅游、民族宗教等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明确乡镇、村(居)委会、村民小组的文物保护消防管理和监督责任,配备兼职消防员,建立消防责任网格,实施网格化管理,构筑了“党委政府领导、行业齐抓共管、主体全面履职、群众共同防范”的责任体系,同时,完善责任督促考核机制,由县安委会、县消委会适时开展工作督导,强化工作考核,督促责任落实。

二是以健全安全管理为保障,落实“三古一传”风险分级管控、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措施,防范火灾风险;落实“三古一传”经营准入审核和火灾致因物管控制度,规范人、车、火、电、气、油等火灾致因物使用管理和特殊人员专项管理,坚决取缔和规范保护范围内的电动车销售、租赁、维修经营和停放及充电行为。

三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时空规划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将消防规划纳入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完善文物集中区域消防专项规划,并严格执行规划管理;充分发挥灾害防范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筑物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区的科学设定等科学技术的运用,及时整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文物建筑和区域。

四是以物理防范为基础,全面落实消防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将微型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三古一传”开发、利用、整治及其城镇生命线保障工程建设“三同时”,配齐消防器材,完善维修保养制度,持续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五是提升应急能力为兜底,搭建消防救援站、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员四级灭火救援力量体系,加强消防救援设施、设备和物资的购置和装备,加大消防队伍选配和调用,强化各级消防队伍的联勤联动,切实提升消防救援能力,为“三古一传”消防安全提供兜底保障。

六是以提升消防安全素养为目标,通过开设专栏、设置橱窗、导游讲解、志愿服务、发放资料、两微一博等方式,向游客、住户和管理责任人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素养,以消防文化建设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实现“四个结合”: 一是将消防安全精准治理与平安南涧建设有机结合;二是是将消防安全精准治理与人居环境改善有机结合;三是是将消防安全精准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有机结合;四是是将消防安全精准治理与文物古建筑及传统村落保护有机结合,实现了各项工作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通联 许金海 左国梁 李江泉
编辑 吴敏昆 校审 邵艳彬 主编 钱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