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主要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为代表。近年来,昆明通过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一二三产融合,为全面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昆明市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1214”工作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1250亿元至1650亿元。
全市数字经济规模为2000亿元
近年来,数字化不断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各项政务服务业务系统与省级平台对接,开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机办理、不见面审批等新模式。全面推进电子健康档案普及工作,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数据互联互通。智慧交管、智慧出行、智慧停车等项目建设实施,解决了出行、停车等难题。
作为全市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2020年、2021年数字经济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为97.47亿元,占全省比重48%左右。截至今年3月中旬,全市数字经济规模为2000亿元,处于云南省领先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数据汇聚应用、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昆明发展数字经济优势明显。从区位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地理格局的重大调整变化,昆明从国家对外开放的交通末梢跃升为交通枢纽,从市场边缘变成市场中心,从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战略地位的提升为昆明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从基础设施上看,全市已基本形成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和硬件环境,2020年建成10032个5G基站。
先天及后天优势的加持加快昆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农业方面,初步实现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推出云农12316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工业方面,昆药集团等6家企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项目。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云南浪潮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成为云南省第一个落地、投产、运营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PC机、服务器生产基地。优必选机器人生产线共产出各个型号的商用服务型机器人1万余台,创造产值3亿多元。
此外,围绕数字经济,全市积极布局大数据、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数据显示,昆明市5年内每年投入3000万元支持软件企业、高校和个人开发者使用华为软件开发云及相关配套服务。昆明市政务云中心,市级具备上云条件的单位覆盖率100%,市级已建业务系统上云率100%。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呈贡信息产业园)引入数字经济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约223.38亿元,累计入驻企业859家。
构建“1214”工作体系
接下来,昆明市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1214”工作体系。第一个“1”即打造一个面向两亚的数字经济先行示范核心区,“2”即强化机制创新及立法两项保障措施,第二个“1”即建设一个城市大脑系统,“4”即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四大领域应用。
具体来说,将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千兆宽带覆盖工作,加快推动IPV6普及率,进一步提升5G网络深度覆盖。加大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建设的支持力度,争取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引导20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助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
围绕“端、屏、算、光”(智能终端、显示屏、算力设备、光电器件)四大领域,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1250至1650亿元。
重点支持闻泰5G智能终端制造项目投产和扩产,积极引进摄像头模组、电芯、声学器件、连接器等供应链配套企业,拓展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用智能联网终端等产品,推动昆明智能终端制造业迅速上规模。
依托京东方(创视界)、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等企业,建设硅基微显示国家级创新中心,推动现有8英寸/12英寸微显示器生产线持续扩产。积极布局Micro/Mini LED等新型LED显示领域,并围绕上游硅基OLED 驱动芯片、核心器件及材料、设备等领域完善产业链,做大新型显示产业规模。
大力支持浪潮信息云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建设,持续提升服务器和PC产品制造能力,做大做强“昆明算力”,为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数据中心及核心通信节点提供算力基础设备支撑。
大力支持北方夜视、先导稀材等重点企业建设国家级先进光学加工中心,加快红外探测器、微光像增强器、微光整机等领域发展,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新型光电子器件和光模块制造基地。
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