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九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专场发布会在昆明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西双版纳州经济总量从1949年的1394万元跃升到2020年的604.18亿元,70余年增长了4334倍;人均GDP从72元攀升到46619元,排名全省第7位。
交出答卷谱写美丽篇章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郑艺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去年GDP总量达604.18亿元
全州经济总量从1949年的1394万元跃升到2020年的604.18亿元,70余年增长了4334倍;人均GDP从72元攀升到46619元,排名全省第7位。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全州经济总量以年均7.8%的增速,连续突破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大关。
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结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编制世界旅游名城发展总体规划和高质量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新业态培育等45个项目。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历史上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到1.31︰1。乳胶、茶叶、优质稻米、进口肉牛、热带水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历史性突破。
农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1.2万元
实施布朗山和基诺山“两山”人口较少民族扶贫综合开发,整体改善了2个“直过民族”的生产生活质量。两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1414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到1.2万元,排名全省第3位。
同时,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3.7岁。5个从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1.34%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州坚持山水田林湖草沙综合治理,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22.862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州国土总面积22.2%,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1.3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和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成为全省唯一纳入水资源“绿区”管理的州市、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公路通车里程达9041公里
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904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油路通乡镇、行政村道路全硬化。
西双版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2万人次,成为省内航线最多的州市机场之一,四期改扩建后年旅客吞吐量可再翻一番;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通车在即,向北3个小时可达省城昆明,向南2个小时可到老挝的琅勃拉邦省、4个小时到老挝的首都万象;澜沧江四级航道整治年内有望完工,可常年营运300吨货轮。
定下目标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
西双版纳州将锚定新定位、新目标,持续打造“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一城两区”精准定位。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西双版纳州将把产业发展作为最实支撑,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强旅游产业,做深橡胶产业,做优茶产业,做大肉牛产业,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时代特征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在文旅产业方面,将尽快补齐一批高端住宿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创建升级一批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小镇,推出一批以“雨林、田园、茶园、果园”休闲度假、生态康养为特色的旅游新业态,加快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整合区建设,推动文旅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在橡胶产业方面,将在“深”字上作文章,引进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性能胶和乳胶制品,加大特种橡胶新材料研发力度,积极发展高附加值橡胶制品,推动橡胶产业由卖初级原料向终端产品转变。
在茶产业方面,将以打造世界一流茶产业为目标,加大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保护,加大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打造,以及精深加工提升。
扩大商旅文化交流
西双版纳州将把开放合作作为最佳路径,抓住中老铁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性机遇,发挥“水陆空铁”四轮驱动的交通优势,以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依托,以浙商产业园为突破,加强通道建设、平台建设、口岸建设以及营商环境建设,创新边境贸易,推动跨境物流,探索跨境合作,扩大商旅文化交流,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云南对接南亚东南亚对外开放新高地。
实施文旅品牌创建计划,力争望天树、野象谷成功创建5A级景区,积极创建勐巴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告庄西双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景洪市、勐腊县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智慧西双版纳”计划,加快“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积极建设“西双版纳智慧旅游园区”。
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
西双版纳州将强化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西双版纳全域建设成为自然保护地,大力推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公园、澜沧江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在景洪市已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推进勐海县、勐腊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依法加强对州内澜沧江水系、林草、河流、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持续实施热带雨林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加大对外生态环境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和服务绿色“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老跨境生态保护合作探索,完善合作模式,切实提升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共建边境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张田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