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盛同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贵平
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品着陈年老茶,忆起创业时的满腔热情和艰难抉择,云南盛同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宋贵平对于过往的磨砺不再三缄其口,如今细品,人生如茶,耐人寻味。
涉世之初 历经千帆
和许多寒门学子一样,宋贵平出生在陆良县中枢镇茶花村委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他们兄妹5人。初中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看着身边一些长辈们做生意赚到钱后,家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他对成功人士创业经商的故事格外痴迷,甚至是痴迷。
1993年秋,树叶几近飘零,高考落榜的宋贵平,在家人的说服下,又和很多同学一样,寻求补习,再战高考,因大哥二哥都是教师,家人都希望他考个师范大学,将来也能当个老师,端上铁饭碗,但宋贵平的心思早已不在书本上。1994年秋,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宋贵平却再次辜负众望,未能如愿考上大学,便决意外出“打工”。

那一年,宋贵平年方十八,血气方刚,懵懂而桀骜,一边质疑“万般皆下苦,唯有读书高”,一边历经风浪,吃尽苦头。他怀揣着要靠赚钱改变命运的梦想,迫不及待踏上去昆明寻梦的旅程。
一路上,宋贵平睁大双眼,到处搜寻着梦里到过的地方。自从决定闯荡社会,他就经常做着这样的梦:梦见昆明四季如春,遍布黄金,美女如云,生活惬意。然而,当他走进省城昆明,突然间茫然失措,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容身的地方。这里的寨子只是比家乡的大,街道比家乡的宽,车辆比家乡的多,女人却不见得比家乡人美,遍地的树叶和匆忙的脚步,哪有黄金和惬意!
就这样,宋贵平每天漫无边际地游荡在陌生的城市街头,只要一看到谁家店门口贴着招工通知,他就跑过去问要不要人。很多店家看他一副“不经世事,愣头愣脑”的样子,都不敢用他。流浪了快一个月,出门时带来的盘缠几近花光,兜里翻来翻去,只听得几声钢镚响。独在异乡,年轻气盛的宋贵平从未预设过会遭遇这么狼狈的结局,饥肠辘辘地看着橱窗里陈列着的各种牛奶饮品,他暗自下定决心:将来要是有钱,一定要开一家这样的商店。
后来,在大哥的牵线下,宋贵平有幸去到昆明一家制药厂上班,收获到人生自食其力的“第一块面包”!但是,几年下来,他一直“稳坐”制药车间的流水线上,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而跟他一起进厂的同事因为有着高学历和专业技术,先后调岗升级,他只能“望洋兴叹”,这时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
三年后,心高气傲的宋贵平毅然辞职,急于想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亲朋好友闻讯千方百计劝阻他,告诉他创业“风险太大”,赶紧打消这个念头。父亲更是被他气惨,干脆把他押回老家,给他张罗个媳妇“拴住”他,再给他一亩三分地畔着,看他还能蹦跶到哪去?
然而,刚过门的媳妇杨艳萍却非常支持他创业,“出去就算卖点小菜也比窝在家里强。”这番话让宋贵平至今记忆犹新,想想“自己身为男子汉,还不如个妇人家有见识,前怕狼后怕虎的,怎么能成大事呢?创业要趁早,就算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
有了媳妇的支持,宋贵平如虎添翼。1997年,夫妻俩瞒着家人,装作进城赶集,悄悄开启他们的创业之路。

创业维艰 守成不易
在陆良县城东门菜市场,宋贵平夫妇如愿找到一家合适的店面。没过几天,他的酱菜调料店开业了,小小的货柜满载着他创业的全部希望。
但一年下来,却入不敷出,貌似有点收入,但除去房租、过期的酱菜调料等各种摊销5万多,细细算算其实亏损了4万多。在当时,这些亏损在小小县城够买一套大大的住房。妻子欲哭无泪,心灰意冷。开局的不利给了宋贵平当头一棒,他痛定思痛,意识到自己对市场的认知、把握和经验不足,因为不熟悉这个行业,隔行如隔山,注定要吃败仗。
在资金短缺又无后援的情况下,夫妇俩转身做起餐饮业。接下来的几年间,他们承包学校餐厅,起早贪黑,埋头苦干。因为没钱请员工,他们省吃俭用,能自己干的活决不找工人。几年下来,逐步弥补了开店的亏损,还清欠债,并略有盈余。
手里有点闲钱的宋贵平不甘就此罢休,一直在思忖未来的人生之路:“我不可能做食堂一辈子,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三十而立,我想拥有一份长久健康的事业,酱菜调料不是人人需要,但牛奶老少皆宜,总应该有市场吧。”在他的内心深处,一股子倔劲又在蠢蠢欲动。
这一次妻子不再支持宋贵平开店,但也清楚他的倔脾气,他想要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何况,她也饱尝做餐饮的辛劳。于是,他们碾转到曲靖、昆明等地考察乳业市场,发现乳业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想再错失良机。
考察回来后,宋贵平便迫不及待在北门街开起了一家牛奶专营店。大哥一有空就到他店里转转,经常替他捏把汗:“满大街的人,咋来这半天都没个人影进来,这卖给谁呀?”宋贵平倒宽慰起大哥:“生意就是要遇嘛,总不能说一时没有人,这个生意就做不走,我想行业选对了,只要经营有道,坚持下去,就不会说做不走。”此时此刻,宋贵平自己说这话时心里都没个底,一般新店开张,都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唯独他的生意清淡。乳制品保鲜期很短,他担心牛奶过期损失大,都着急到跑上大街做广告推销鲜奶。

因为生意不好,夫妻俩只得勤俭节约,吃在店里,睡在店里,被朋友戏称“夫妻店”。有朋友来照顾他的生意,想请到店里坐坐的地儿都没有,更难堪的是,店面太小,柜台后面就只能摆个小床。朋友调侃他说:“你们家这个床这么小,一晚上怎么睡?是不是轮流休息?”令他尴尬不已。每逢中秋、春节回家,兄妹几个一碰面,都要问他:“今年生意怎么样?“今年给赚到钱啦?”宋贵平咧咧嘴,笑笑说:“明年可以赚。”家人一听这话都楞住了,特别是二哥,气不打一处冒:“为什么不说是今年,今年都没个数,还明年??”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一个小店和一个小孩拴住了宋贵平追求梦想的脚步。那时,一年几万的销量都没有。宋贵平怕人取笑,硬是顶着头皮撑着。为了节约开支,他连废弃的纸箱都舍不得扔,都是自己打包扛到废品站卖。常常想起创业时的那份万丈豪情,恍然如梦,光阴如梭,眼看又快“奔四”了,事业还没一点起色,他无法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
借风使力 抱团发展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2003年,欧亚牛奶作为云南省的重点招商项目入驻大理,在了解到该品牌正在全省招品牌经销商时,宋贵平毫不犹豫拿下欧亚牛奶乳业有限公司陆良片区的总代理。
尽管,该公司在云南刚起步,消费者还不熟悉这个品牌,尽管,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凭直觉,他喜欢大理的风花雪月,欧亚牛奶自带纯正口感,公司又是云南省政府招商引资的一家集奶牛养殖、鲜奶收购、乳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该公司的定位是:云南的产品,欧亚的品质,这与宋贵平的经营目标不谋而合。

为尽快扭转不死不活的零售局面,打开欧亚牛奶在陆良的市场知名度,宋贵平尝试“走出去”,他在店门口写出承诺:只要购买欧亚牛奶,一袋也送货上门。自此,媳妇边带娃边守店,自己“送奶入户”。那时,一袋牛奶几毛钱不等。他的这个承诺一出,好不热闹,近在县城的,远在四河郊区的、其他乡镇的,都打电话喊他“送奶”。算算成本,一袋新鲜牛奶连1毛钱都赚不到,这一来一往,本都找不回来。
为了信守承诺,遇到下雪天,宋贵平依然风雨无阻地送达。有一次在下乡途中,因积雪太多,车速太快,摩托车一下子滑倒,自己被摔在地上,车子随即压在自己身上。心想,完了,这下无法动颤,是死是活只能听天由命了。难得清静地躺一下,他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选择创业这条路是在跟自己玩命,摩托车的碾压之痛,比起创业的苦累一点都不算痛。幸好遇到路人帮忙脱身,他才一瘸一拐回到店里。而这样的跌打、摔跤、受伤,在“送奶”的“泥滑烂路”上,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妻子经常看着他疲惫不堪,累到不想说话,又责骂又心疼,数落他自讨苦吃,为此也没少流眼泪。
付出终有回报。在乳制品行业摸滚爬打几年后,很多人了解和认同欧亚牛奶的味道和品牌运营模式,而且一旦认可了它的口感,就不会轻易更换。此后,订奶、办理会员卡的人越来越多,欧亚牛奶的市场在陆良逐渐打开,亲朋好友和忠实“粉丝”自然成为宋贵平的分销商。几年来,他走遍陆良的村村寨寨,营销网点也随着他的脚步安营扎寨。他以这种零距离的服务方式,拜访和维护客户群,不到5年的时间,宋贵平的欧亚牛奶专卖店遍布于县城的东西南北角各大街区,他与分销商计划签订的年销售额8万元的保底合同,然而有些经销商的经销能力超乎他的预期,每个月的销量都能达到8万元左右。
想想自己过去一年8万的销量都完成不了,宋贵平悟出抱团才是创业的出路。为了不断巩固和扩展欧亚牛奶在陆良的市场份额,他制定研究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以灵活有效的营销管理运行机制吸引人才,培养公司骨干,培养核心竞争力。多数专卖店因员工在公司工作,宋贵平就让利于员工,既给员工的家属跟随一起创业创收的机会,也让他们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用心用情,相互扶持,把专卖店当做一份长久的事业来经营。
慢慢地,宋贵平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经营之道吸引了很多亲朋好友投身到他的销售大军中,他的分销网点遍布县城、超市、学校和全县各乡镇集市,为“盛同商贸”贡献每年高达3千多万的年销量总额。自此,“盛同商贸”每年又以10%的总额增幅撬动起宋贵平人生的“第一桶金”,开个商店不再是梦,年利润上百万指日可待。

真正努力的人,但问耕耘,不问收获。2013年,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快销品销售需求和售后服务,宋贵平成立云南盛同商贸有限公司。妻子劝他,不要成立公司,公司运作成本高,还要交税,摊子铺大了不好收场。宋贵平第一次这么生气地跟她说:“小敲小打的,怎么能应对现在的市场。自己发展起来还担心交税,过去想交税都交不着。既然选择了,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强做优,自己强大了,还能为国家做点贡献,何乐而不为。”
此后宋贵平又先后成立了云南小喇叭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紧接着,宋贵平又在商业氛围浓厚的西大街建立自己的直营店,重点打造“欧亚牛奶”旗舰店,该店自开业至今,秉承“顾客至上,服务至上”的公司发展理念,销量一直遥遥领先,是全县20多家专卖店的榜样和示范,该店也成为全省各地的明星店,引来各地州代理商纷纷率团前来观摩学习;宋贵平还和同行共同投资2千多万开发了陆良百货批发市场,为150多家百货零售的代理商安家,也为众多零售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又把仓储物流从北门街搬迁到百货批发市场,亦随时应时为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各销售网点引进调配成都的知名品牌“桃李面包”,逐步完善健全欧亚牛奶“一站式”综合配套服务。
开工没有回头箭,宋贵平事业发展的脚步一刻也停不下来。为节约仓储物流的运转成本,他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能源发展的政策号召,迅速布局了“货拉拉”平台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目前,“盛同物流”基本都置换成新能源货车,支持节能减排,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低碳绿色城市建设。随着前来充电站充电的客户越来越多,他对于朝着环保生态、绿色健康的行业投资的信心就更足了。近期,他与支付宝方又达成哈啰电动车在陆良的合作开发运营事宜,公司员工争先恐后跟随他参股投资新能源事业,他们亦坚信,跟对人,做对事!

坚守初心 逐梦前行
作为快消品之一的乳制品和面包,因保质期短,经营者需要精心的管理、勤快的调换和周到的服务,这是从事乳业的短板,也是优势,许多牛奶店倒闭或经营困难都因此有关。但因其新鲜,营养价值高,也让鲜奶品牌无可取代。
为了使广大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购买到时鲜牛奶和面包,稳固拓展欧亚乳业市场,宋贵平对公司、专卖店的的员工要求近乎苛刻,他常说:“进入这个行业就要做好当小蜜蜂的命,采最多的花,酿最好的蜜,为顾客辛苦为顾客甜,偷懒敷衍就无法立足这个行业,这是公司生存的底线,也是销售服务的重点。”宋贵平对待员工总是严管一层,厚爱一份,在管理上奖惩分明,绩效上多劳多得。
他对待员工如朋友一般亲和,因为,自己就是从一名员工成长起来的,深深懂得:“每个初出茅庐的人都希望得到一份工作,吃到一份属于自己用汗水换来的面包!”所以,他不希望员工像自己创业时那么辛苦,经常叫员工按时上下班,不要加班加点的,家里都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然而,他的激励机制让员工自觉自愿“不用扬鞭自奋蹄”,只要每年完成销售目标,按完成销量的百分比额外奖励分红。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充满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下岗工人梅芬曾经一直跟随他在公司上班,后来辞职去北京帮子女带娃,再回到陆良已是50多岁了,很难找到工作,便闲赋在家。宋贵平知情后,主动叫她回来上班,梅芬十分感动,尽心尽力为公司效力,目前月收入已达5千多,年终分红上万。而跟随宋贵平创业至今18年的高红波,更成了他的“左膀右臂”,目前月工资均在9千元左右,年终奖已达3万多。高红波非常感恩地说:“我跟随宋总多年,眼看着我们公司一步步壮大,我们工资也一年年增长,大家奖金也因为任务完成得出色,年年递增,我们觉得跟着他有奔头,自己想尽各种办法去开拓市场。”

老员工都会称公司为“我们公司”,很多新入职员工经常不长记性地问他:“老板,你家这批货要怎么发?”宋贵平总是反复强调:“这不是我家的货,是大家的,公司也是大家的。大家都要说我们,而不是我,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他总是鞭策员工要发挥“主人翁”意识和团队作战精神,把公司当家来经营,当事业来坚守,目的就是希望员工借助自己多年培育起来的平台能够成长得更好。员工们团结奋斗,把每个月的业绩做到极致,使宋贵平可以从繁琐的事务中超脱出来,有精力构建自己梦想的商业版图。
活到老,学到老。随着事业的发展,宋贵平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有时间就大量看书,脑补过去落下的知识,以更好驾驭和驰骋他如日中天的绿色健康产业。
杨孟凡自小看着姑父宋贵平一步一个脚印把陆良的欧亚牛奶做得风生水起,其父母也跟随其姑父开起了欧亚牛奶专卖店,并且近年来又开起了第二家欧亚牛奶专卖店,各自经营,相互促进。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咖啡店,都没有父母的收入高,今年便决定来到姑父公司里上班。他无比自豪地说:“我姑爹令我最佩服的就是自律上进,他家里床头堆满了书,随时学习充电。他的创业精神深深影响和鼓舞着我们,我们一家人一个赛着一个干,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之中,我避免走很多弯路。”

员工李云飞的父母与宋贵平是多年的老朋友,也经常拿宋贵平的创业故事教育他,李云飞过去一直在外地打工,自从疫情发生后,他回到陆良没有工作,便找到宋贵平,宋贵平求贤似渴,便让他负责公司的电商平台运营和“送奶入户”的服务管理。李云飞不但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还延展宋贵平创业时“送奶入户”的优质服务,并在全省首家率先打造京东、天猫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而李云飞也在自家门口开起了专卖店,父母和妻子既能带好娃,又有了稳当的收入,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自此,李云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成为宋贵平的得力干将。
疫情之下,乳业的市场潜能得到极大释放,宋贵平精耕细作和用心运营的“欧亚牛奶”2020年的销量实现翻番,年利润翻番也不再“高不可攀”。如今,他的事业厚积薄发,“欧亚牛奶”专卖店从“夫妻店”发展到20多家;员工从2人增加到100多人;仓库从20平米扩充到2千多平米;物流也从二轮摩托车换到面包车,再到如今的新能源大货车,点点滴滴都在进步,都在见证宋贵平及欧亚牛奶在陆良的发展历程。
一直以来,宋贵平还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但他从不留名。学校、社团、协会等组织在得到赞助后,请他到场授牌,他都说:“我做公益是本分,如果为做一点好事就大肆宣传就变味了。”过后,这些组织只好把锦旗和匾牌送到公司。
宋贵平创业十八载,带领众多创业者在陆良开辟出一方欧亚牛奶的广阔市场和梦想舞台。如今,步入中年的宋贵平依然低调内敛,不骄不躁,勇立商海潮头正青春,归来仍是少年的他,蓦然回首,更加坚信: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初心,永远在路上。宋贵平的创业故事可以说是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学习的榜样,给无数追梦者找到前进的方向。希望宋贵平及其团队在践行绿色环保的健康事业的新征途上,一路风景,一路收获。
文图 李志瑶
编辑杨文翠 校审邵艳彬 主编钱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