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时事 >> 正文
云南全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促富民稳边
作者:杨苑  来源:云南网  更新时间:2022/3/28 20:22:11  点击次数:1710

核心速读:

 

云南省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来,政策措施稳步衔接,资金保障坚强有力,扶志扶智持续推进,智慧平台兜牢底线,产业帮扶成效显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得到有力保障。

 

2021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重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确定了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0个省级重点帮扶县,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机制、政策、队伍、投入力度基本稳定,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等工作稳步推进。

 

“书记抓、抓书记”,扛牢政治责任

 

云南紧盯“关键少数”,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以“一把手”的政治担当,坚决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头号任务”。创新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的“双组长、双办公室、双月调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王宁书记、王予波省长分别挂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会泽县、镇雄县及原“三区三州”中的怒江州、迪庆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别挂联2个重点帮扶县,39位省级领导全部挂联重点帮扶县,以上率下推动各级各部门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政策、工作、责任落细落实。

 

脱贫攻坚期间,怒江州共实施了1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占全州农村人口四分之一、贫困群众三分之一。脱贫之后,怒江州所辖县市皆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怒江州采取单位包村包栋、干部包户包人的方式,实现“三类人员”和易地搬迁群众都有1名机关干部和1名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双重”包保,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转作风、提效能,坚决动态清零

 

云南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确保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行动态监测,创造性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府救助平台”,将民政、教育、住建、医保等7部门15个救助服务事项纳入其中,在困难群众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申请救助服务的同时,通过线下网格化管理,依托干部定期入户排查、行业部门常态化监测筛查,实现“找政府”无障碍、“政府找”无死角;实行动态帮扶,对纳入监测的对象,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直至稳定消除风险;实行动态清零,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问题清单,实行台账制、交办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做到及时清零销号。截至目前,全省共消除51.2万人返贫致贫风险。

 

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倾斜帮扶资源

 

云南严格落实扶上马、送一程,整合帮扶资源,汇聚优势力量,倾力帮助重点帮扶县。在政策扶持上倾斜,围绕过渡期内组织动员、要素保障、资源配置等有效衔接,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等15个方面强化支持;在资金投入上倾斜,2021年安排重点帮扶县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6.86亿元、占全省的64.3%,县均投入2.75亿元,高于脱贫县县均投入33.5%;在帮扶力量上倾斜,推动290家省级和中央驻滇单位、12230个州市县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全覆盖,省级以上驻村工作队员主要派往重点帮扶县。

 

增素质、强动力,激活人力资源优势

 

云南立足脱贫地区社会发育程度相对滞后、市场意识相对欠缺的实际,综合发力、系统施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把财政整合涉农资金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产业发展,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推进消费协作,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群众的商品意识、积累意识显著提高。2021年,57个重点帮扶县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2032元、同比增长14.7%

 

丽江市宁蒗县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云南省“最干净的种薯生产基地”这一目标,抓住各种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营销网络”的生产经营模式,重点打造马铃薯种薯“一县一业”。目前,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产量达30万吨,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产值达7.1亿元,有效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需要实现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云南借助东西部协作等平台,把外出转移就业与就近就地就业结合起来,推动脱贫劳动力走进城市、走向沿海发达地区,达到技能提升、收入增加、视野开阔、现代文明素质提升的综合效果。2021年,全省重点帮扶县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60.67万人、占全省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的80.9%;与此同时,云南大抓职业技能培训、常态化控辍保学、深化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文化知识,推动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杨苑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数字经济·物联网财富盛典暨佳联大数据千人
· 云南晋宁独特的传统风味石将军卤腐深受人们
· 走进云滇观古堂_讲述罕见瓷烟筒背后的故事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
· 2024数字经济一物联网-A1财富盛典暨佳联易生
· 贵州习酒·云南醉临风酒业有限公司 2024 中
·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到会泽县危险化学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