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时事 >> 正文
《2021年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交出生态环保优异答卷
作者:胡晓蓉  来源:云南网  更新时间:2022/6/5 21:19:02  点击次数:1763

2021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抓好自然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2年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1年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总体看,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定,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地表水水质优良的比例上升,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全省自然生态保持稳定,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持续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16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年平均值连续5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从优良天数来看,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6%,其中香格里拉、丽江优良天数比例为100%

 

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7.7%,比2020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湖泊、水库水质优良率为82.2%。九大高原湖泊中滇池草海水质类别由Ⅳ类好转为Ⅲ类,洱海水质类别由Ⅲ类好转为Ⅱ类;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3%,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1.6%;地下水水质继续保持稳定。

 

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为好。其中,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为好;区域声环境总体为较好;全省各类功能区昼、夜平均达标率96.9%

 

全省自然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为优,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植被覆盖度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地胁迫和污染负荷较轻微。全省林地面积为2496.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5.16%;全省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31处,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共19处;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66处,占全省自然保护地总数的45.8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8处、州(市)级自然保护区56处,县(市、区)级自然保护区51处。

 

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水平处于正常波动水平范围,重点辐射污染源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正常。

 

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增强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从深化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等层面,切实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到实处,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督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把“利剑”,我省积极配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归纳梳理出4个方面1650个问题,迅速组织开展问题整改。截至202112月,督察交办的3069件投诉举报问题已办结2796件,阶段性办结60件,整改完成率93.1%。与此同时,我省积极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一轮省级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055个整改事项,已完成整改1008项,正在整改47项。

 

瞄准问题,聚焦短板,我省全力打好水、土、气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蓝天保卫战方面,2021年,组织开展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以扬尘源、工业源为重点领域,以细颗粒物、臭氧为重点因子,落实错峰建设、限产限排、降雨增湿等差异化管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措施。碧水保卫战方面,紧紧围绕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九大高原湖泊保护等重点,落实“退、减、调、治、管”,做好空间管控,推进长江经济带劣Ⅴ类水体整治,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立“十四五”期间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更新工作机制。净土保卫战方面,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进受污染耕地土壤农产品协同监测,2021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比上年提升8.8%

 

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完善法规制度、细分监测事权、优化运行机制、增强监测能力、培育人才队伍等方面协同发力,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截至目前,通过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行优化升级,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数由国控40个优化调整为44个,省控109个优化调整为113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由国控138个优化调整为210个,省控232个优化调整为306个。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已有成效,瞄准“十四五”目标,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加快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胡晓蓉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数字经济·物联网财富盛典暨佳联大数据千人
· 云南晋宁独特的传统风味石将军卤腐深受人们
· 走进云滇观古堂_讲述罕见瓷烟筒背后的故事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
· 2024数字经济一物联网-A1财富盛典暨佳联易生
· 贵州习酒·云南醉临风酒业有限公司 2024 中
·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到会泽县危险化学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