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吴仕平 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的美味佳肴
唇齿间水寨海棠洼火腿炒、炖甜棕的味道,是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创业的路上,留存心间挥之不去的特色农产品的美味佳肴一缕味道。
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是南方古丝绸之道的重要驿站,更是一带一路滇西桥头堡。水寨曾称“瑞寨”寨子靠山近水,四周大山环抱,村前开阔成一小盆地,每当阴雨季节,这里就成为彩虹之乡,当地称瑞气,故得名瑞寨。
“水寨乡海棠洼村,丘陵山区天寒多雨,得天独厚腌制火腿的条件,通过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腌制的火腿名扬滇西。也形成了一整套选材、腌制、发酵、贮存系列技术。"每年腌制2000个火腿,火腿不满两年不出售的水寨“海堂洼"火腿,商标注册持有人马先生说。
火腿的发酵过程其实就是大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结果,研究表明火腿风味的产生和外观的变化同火腿表面和内部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密切相关,水寨多雨冷凉的气候,非常适宜微生物滋生。这些微生物不仅可以通过分泌酶类促进火腿成熟过程中的脂肪水解反应,还会参与蛋白质水解作用,蛋白质水解形成的游离氨基酸的数量和种类对火腿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种棕、用棕、吃棕有几百年历史,时间长了,村民互通有无的习俗,形成甜棕树这个种系。人民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老兵吴仕平,在水寨太元村种植127亩甜棕树,将甜棕树作为乡村振兴产业来发展,引领周边87户农民种植370余亩甜棕树,从单一的棕树头炖汤,开发出棕头炒火腿、棕头圆子、棕头饺子等系列菜系。
棕头切片炒火腿、炖火腿脚为主打菜。火腿腌制的好不好,如果直接炒食,不觉盐咸,则是检验火腿好坏的前提。盐稍重的火腿脚、边脚料,取稍带纤维的棕树头,切砣炖汤,不吝是一道味美且滋补的美食。
最能体现甜棕头鲜、甘、甜,则是棕头圆子。取最嫩部分棕头剁细,拌入肥瘦相间五花肉肉末,捏成圆子,上笼蒸笼熟,甜糯入口即化,甜棕头味儿齿间留香。
通联:李富明
编辑杨文翠 校对邵艳彬 审核吴仕平
主编钱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