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文化教育 >> 正文
全国首个田间地头摄影展赋能晋宁乡村振兴
作者:黄丽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4/6/28 14:04:40  点击次数:29526

全国首个田间地头摄影赋能晋宁乡村振兴

 

 

夏日的麦浪,迎来全国各地的摄影大师聚焦晋宁,全国首个有影响力的田间地头摄影艺术展在晋宁沙堤村“赋•镜界艺术空间”开展半年来,吸引了上百名摄影大师和业界名流纷至沓来。落户乡野的摄影空间在晋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内外摄影师的交流平台,引发了一场国际视角赋能晋宁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

 

 

大伽的审美与乡野、与麦田、与荷塘、与旧厂房在镜头下交汇出有影响力的国际范儿。“赋•镜界艺术空间”是一个藏在晋宁乡野沙堤村的摄影基地,今年1月成立,由晋宁本土自由摄影师李永赋入驻晋城街道沙堤村,与晋宁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合作打造而成,以李永赋的部分人文纪实摄影作品展示为平台,结合美丽乡村创建成效,着力打造成为一个田间地头的“摄影艺术+美丽乡村”的传播交流平台。

 

 

 

 

走进“赋•镜界艺术空间”,每一位观众和游客都会被摄影师远渡重洋拍摄的异国风情所震撼,这是一个叫万千旅行者着迷的国度古巴,展厅里丰富多彩的画面向人们诉说着人间不同的烟火气。

 

 

这里展出了李永赋在古巴拍摄的数百幅人文纪实照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评审专家、云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张福言观展后颇有感触,他说李永赋镜头中的古巴,很少有那种优雅的闲适,也不钟情于巴拉德罗那美丽的海滩,他是把自己转化成一个普通的古巴市民,穿梭在城市和人群之间,专注于平民阶层,默默地观察着这个国家的真实世相,体味着普通人家和男女老少的生活状态,拍摄了数以千张的照片,从雪茄烟到老爷车,甚至连供销社用的购粮本也都收揽其中,不乏古巴的特色与文化。

 

 

这个乡野间、荷塘边的摄影展是一栋颇具现代感的三层小楼,包含多个板块,《色界古巴》《笛荡幽谷》等主题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驻足欣赏。“笛荡幽谷”以滇越铁路为主题背景,将时间定格在如今的滇越铁路生活,黑白的画面引人入胜,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构图将人们带入19世纪的那段沧桑岁月,像一列绿皮列车穿越时空,尽显滇越铁路线背后的人文情怀。

 

 

 

投身摄界近二十年,李永赋已然成为当代国内一位专注拍摄人文的摄影家,他是“赋•镜界艺术空间”创始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理事,《人民摄影报社》特邀讲师,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云南分院导师,多次获得国内摄影奖项,参加过北京《中国摄影家眼中的孟加拉》联展、《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个展、《丽水国际摄影艺术节》联展、《大理国际影会艺术节》个展,荣获主席联盟奖、香港第八界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百佳。近几年来,他的作品已在北京、上海、平遥、浙江等地多次举办个展,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等摄影主流媒体对其作了专题报道。

 

 

“滇越铁路承载了四代人的记忆传承,反映了我们云南人生生不息的美好期盼。作为一个云南的摄影师,我要把家乡这一段厚重的历史宣传出去,让全国人民、世界人民看到我们。”李永赋说出了他拍摄的初衷。

 

  

 

摄影空间成立以来,依托这个平台,晋宁掀起了几场全国范围内摄影界互相学习与交流的热潮,国际范儿的镜头和大伽们眼中的晋宁赋能当地的乡村振兴,彰显出摄影艺术的文化内涵。人民摄影名家公益大讲堂第二期在晋宁开讲,邀请到于文国、黑明、鲍利辉、龙江、刘江五位摄影名师,与来自全国的50余位签约摄影师齐聚春城的后花园晋宁;以艺术乡建为方向的“2024晋宁玫瑰嘉年华摄影金像奖大师影像创作营”,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28位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来到郑和故里进行创作;“2024晋宁玫瑰嘉年华花卉主题全国摄影大赛”活动邀请到线云强、王景春、蒋澍等八位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到达晋宁,实地开启大师级的摄影指导拍摄,极大地提高了各省学员以及晋宁本土摄影师的水平和审美层次。李永赋作为各项活动组委会的顾问一直在积极筹划,这一系列的摄影文化活动点亮了晋宁的花样生活,用小小的镜头打开了晋宁对外交流的窗口。

还有“滇池湖畔 . 相约下村”的摄影分享会上,来自摄影界、学术界、文化艺术界的四十余位嘉宾,齐聚这个摄影空间,著名策展人、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认为,李永赋以其锐利的目光和摄影技巧,拍摄了大量的古巴社会情态和诸色人生的作品,捕捉了当今古巴人的真实生活,而且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犹如一位国际媒体的记者,以超常的勇气,贴近生活,直面人生,让很多作品的画面感不仅触目,也有着很强的社会隐喻和纪实价值,同时也体现出作者的辩察与创作实力。堪称云南摄影界的一匹黑马。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原工委书记许建国认为,摄影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像今天这样的乡村艺术馆,是个很重要的阵地。

 

 

李永赋认为自己只是一介平民,他不远万里用相机记录大洋彼岸的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用镜头延着滇越铁路漫行,从云南打开通向海外世界的途径。导师张福言的对话中谈到郑和,郑和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而这个乡村摄影馆的一张张照片都透映着作者一种走向世界的追求与思考,有着一种内在的郑和精神,这是不应忽视的一种思想脉络。

“社会在进步,我只想让城市和乡村的人们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层次,这是人文纪实摄影能够做到的。”这个藏在乡野的摄影空间就象一粒种子,在李永赋的辛勤播种下,正在发芽开花,吸引和影响到刺绣、陶瓷、绘画等另一层面的艺术家聚集而来,在晋宁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圈,新的社会阶层的艺术家把这里当成了家。

          通联: 黄丽萍

编辑杨文翠 校对邵艳彬 审核吴仕平

主编钱丙申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数字经济·物联网财富盛典暨佳联大数据千人
· 云南晋宁独特的传统风味石将军卤腐深受人们
· 走进云滇观古堂_讲述罕见瓷烟筒背后的故事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
· 2024数字经济一物联网-A1财富盛典暨佳联易生
· 贵州习酒·云南醉临风酒业有限公司 2024 中
·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到会泽县危险化学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