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传统文化研究会第八社书画家合影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主编钱丙申(中)、昆明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崔茂善(右)、画家何雪(左)

书画现场
4月12日,阳春三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是聚会的好日子,书画家相约在昆明金广路滇池泊屋云南传统文化研究会第八社举行书画家笔会,参加笔会的有五华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杨海军,云南传统文化研究会第八社长刘孟,画家何雪、孟琪,世界书画行组委会院长李学军,云南青少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长林,书画家尹雅丽,《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主编钱丙申,著名画家谢晓东,文达画框董事长蒲劲光,八社会员费秀萍、张语芯,书画学生刘加百列,昆明书熊贸易有限公司全体职员等参加以及书画爱好者、企业家、书画收藏家等。笔会现场,大家充满了对书画浓厚热闹氛围。
何雪、刘孟认为:这次笔会为书画家们提供了相互切磋的机会和条件。有经验的笔会组织者总是把一些风格相近、志趣相投的书画家组织在一起。为他们搭筑一个联络感情的桥梁,书画家们闭门独造,不相往来的积习由来已久。“文人相轻”甚至造就了许多文化人孤立、自恃的个性。笔会把书画家请到一起,可畅叙幽情,探讨书画;以笔会友,又可通过相互的笔墨语言观摩领会各家之长,于无字句处读书受益。关系近一些的直接提出中肯意见,化解难点,许多书画家正是以笔为媒,结成了很好的朋友,促进了技法的提高。
谢晓东表示:这次笔会的特殊氛围也能创造出别出新意的作品,笔会的现场气氛和时间约束对于书画家们是一种考验,能否在这样一种公开的场合,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品的确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笔会又能在新的形势下应运而生,为人们喜闻乐见,而又每有佳作问世呢?这主要得利于中国书画工具材料,表现技法的创造构思的特殊性,实质上也恰好体现了中国书画这一艺术门类的优越性,笔会作品以书法和写意画为主,中国书画历来主张“意在笔先,神在法外”重视作品的气韵。艺术家们经过长期的磨练,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即兴地泼墨挥毫实际上是“胸有成竹”和“胸中自有仁壑”的长期积累。因而一幅作品能够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艺术创作既要有理性的思维,又要有感性的激发。中国书画家常能凭借不同的心态、环境而创作出抒发自己心臆的作品,所以古人留下了“喜气画兰,悲气画竹”之类的经验,留下了“颠张醉李”进行书法创作的典故,从杜甫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飘然洒脱,也可淡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饱满激情,东晋著名笔会兰亭修楔王羲之藉酒意而作的《兰亭序》,如神来之笔,其洒落风神不复再得。现代笔会中的书画家在临场挥毫中常有笔墨超出法外之得,这与创作环境的改变有重要关系,笔会中画家们联袂合作的大幅作品成为表现中国画魅力的的崭新形式;书画家们齐聚案前,相互推敲,匠心独运,配合默契之作新颖别致,妙趣横生,书画家精湛娴熟的笔法和气韵生动的佳作,如和煦的春风滋润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胡长林表示:这次笔会是书画教育、传播的大课堂,笔会聚集了社会各界的人士,可以称之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其中大多是支持和爱好中国传统国粹艺术的人士,对于他们而言,实质上是欣赏到书画名家的讲学示范,笔会提供的这种机会这在平日是不可想象的。
尹雅丽表示:这次笔会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为书画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这对弘扬我国民族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海军认为:这次笔会雅集优秀的书画家,把高雅文化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参与到社会之中,是一次成功的笔会,不论是出于商业、联谊的目的,还是为了收藏的需要,其功能和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文达画框董事长蒲劲光说,这种笔会,使我公司与书画家家还达成装裱画框的联合,对大型展览,个人装框都是一种双赢,扩大了人脉关系,也就扩大了业务。
记者 钱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