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9点30分,伴随云南省工信委副巡视员马国耀的一声口令,2015年云南省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政策进万家,服务下基层”活动启动。3辆搭载着帮扶专家团队的商务车缓缓驶出云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大门,奔赴各州市开展工作。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工信委主办,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目前云南省的中小微企业在企业创立活跃程度、技术创新水平、市场竞争力、成长性、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尚未形成“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支撑带动作用仍不够明显。
来自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和上海投融资机构的15名专家,将分为3组,奔赴云南12个州市和工业园区,充分了解云南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下一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植发展政策拿到第一手资料。
中心负责人说,具体扶助举措包括:推进创新创业,扩大发展规模;整合多方资源,助推成长期企业加快发展;加强政策聚焦,培育领军企业;培养并壮大“专精特新”集群发展;加快建立并完善投融资体系;主动对接并融入“一带一路”,支持企业拓展市场等。“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按照‘一企一策、精确指导’的原则,筛选一批高科技、高成长的优势中小微企业进行重点辅导和培育,帮助其制定成长路线图、提升管理,建立专门联系与服务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
经济观察
融资门槛卡住“中小微”命脉
昨日的活动中,有专家团代表在发言中指出,现阶段我国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其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小微”生存发展的命脉。
该专家介绍,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国务院2009年即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到了“关系民生和社会问题的重大战略任务”的高度,并要求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其的财税扶持力度。2015年9月1日,国务院又设立600亿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由中央财政整合出资150亿,创新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共同参与,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发展。
“可以说,我国的中小微企业真正迎来了大发展的红利时代。解决好它们的融资门槛问题,势必成为破解其发展的关键所在。”该专家说,必须大力畅通融资渠道,拓宽融资途径,建立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私募融资等全方位、多层面的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其“双创”获利,并为起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不熄引擎。
李元冰 |